无标题文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无标题文章

本报讯(见习记者 王琼)11月17日,第三届苏台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在溧阳举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王振宇出席论坛开幕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作主旨演讲,苏台两地近百名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出席论坛。本届论坛以“适合的教育”为主题,下设“科技领导和教学创新”“校长教学领导与学校创新经营”“以创客精神引发学习的创意”3个子议题,与会代表通过主旨演讲、专家报告、分组讨论、参观考察等环节,共同探讨如何理解、推进“适合的教育”。

“倡导‘适合的教育’理念,发展‘适合的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关键视角和有益探索,是适应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规律性要求。”王成斌说。在他看来,实施适合的教育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正确的导向和舆论,要完善教育、用人等公共政策。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公平而又有质量地发展好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内涵式和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发展‘适合的教育’过程中,苏台教育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目前,苏台交流已迈向全方位合作阶段,两地将进一步丰富交流形式,推进苏台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适合的教育’理念,与台湾的‘适性扬才’理念是一致的。”台湾新竹市校长协会理事长陈梅芳说。3年来,她一直关注两岸的课程发展。她建议,在发展“适合的教育”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式课程建设,提供适合的教育应是两地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为两岸教育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苏台基础教育发展论坛自2015年举办以来,两地中小学校以论坛为载体,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现已促成69所江苏中小学校与55所台湾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合作交流关系,合作模式从一对一交流扩展至区域对区域、校群对校群模式,并不断延伸出深受两地中小学生欢迎的、有实际成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项目。其中,“台湾清华学子江苏行”“苏台百校千生携手交流计划”“台湾师生江苏暖心行”等主题交流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两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截至目前,400余批台湾学生团(组)6000余人次到访江苏高校,300余批江苏学生团(组)2000余人次赴台。在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台湾学生达7400名,南京大学等16所江苏高校在校台湾学生达934名,华东台商子女学校现有基础教育各学段在校生1032名。

自苏台基础教育交流开展以来,在论坛之外,两地还积极通过教师互访、课程交流、学生交流、学科竞赛等形式落实结对协议,交流的层次也由最初的浅层认识,发展为相互间对课程建设、教育改革、教育规律等深层次的探讨和对成功经验的借鉴。以两地首批结对校南通市启秀中学和台湾桃园县龟山中学为例,自结对以来,两校在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合作。启秀中学引入龟山中学发展成熟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开展特色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与此同时,龟山中学则将启秀中学的“仪式教育”引入学校,通过仪式活动,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

论坛期间,不少台湾学校代表表示,虽然两岸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教师交流过程中,依然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平台促进了苏台两岸师生的进一步交流和了解,让我们把手拉得更紧。”台湾青少年交流协会理事长苏惠玲说。

“两岸在教育领域有众多的共同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也各有优势。”王成斌认为,充分的交流,能够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