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实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把生活实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泰州市姜堰区仲院中心小学 申文英

把生活实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多变化几种形式,直到学生理解搞懂。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构建和谐轻松的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和谐轻松,学生们便可以展示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窃窃私语,小声议论。随后,他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挚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学生们的个性发言,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表达,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如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笔者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分类。再请学生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让学生动手实践获得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认识图形》一课,这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笔者让学生用彩色笔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让他们标出4条线,让学生观察这4条线有什么规律,从而让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从生活经验入手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材给出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只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学生就很乐于接受,而且非常活跃。如果让学生自己说说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就会更加好奇、更加感兴趣。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笔者在教一道应用题的时候,是从讲故事引入的:一个炎热的夏天,8只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虫子吃,忽然又飞来了9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那么,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这样引入,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