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探究数学过程的“三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引领学生探究数学过程的“三让”

■高邮市实验小学 李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过程的探究,实施发展性教学研究,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人在课改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有很多实践和思考,拟谈三点做法。

把句号改为问号,让学生“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教师的讲解,把结论以“句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较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无法使学生真正“活”起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性教学则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把教材中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一种结论,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就变成问号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这一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先把教材中的句号改为问号,再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

把教室改为论场,让学生“辩”起来

发展性教学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课堂上毫无压抑感、毫无拘谨、毫无惧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知识过程,促进心智潜能的发展。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难以判断。这时,笔者把传统教室改为一个辩论赛的活动场所,组织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持“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观点的同学作为正方,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观点的同学作为反方。在几轮辩论之后,正方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辩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辩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就是充分弘扬个性、形成多样化思维的过程。

把教学改为学教,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表现为“重教轻学、重说轻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可是,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学教”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时,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经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口算36+28。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尝试、合作交流学会了多种计算方法,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进行当堂练习。这一过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