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是他的“灵丹妙药”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上课是他的“灵丹妙药”

——记江苏大学理学院“50后”教师邓志丹

■本报通讯员 吴奕

估摸着要到安排重修课的时间了,邓志丹按捺不住,给系主任发了条短信:“身体已基本恢复,可以给我安排上课了。”

邓志丹是江苏大学理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年已59岁。4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其脊椎受伤,医生劝他出院后必须卧床,没想到第3天他就在别人的搀扶下走上了讲台。这位临近退休年龄的普通教师有着什么样的课堂情结?又为什么如此拼命?

今年6月,结束一学期的课后,邓志丹有点绝望了,腿疼得不能落地,一站起来就钻心地疼。

面对身体的异样情况,邓志丹瞒着爱人、学生,结束所有教学工作后,躺在床上独自承担那种无以言说的痛,他悲观地想,“完蛋了,以后可能再也没法上课了。”

这样的状况,几乎每个学期都会重演。爱人何秀华说,课堂就是邓志丹的“灵丹妙药”,上课的时候没有过不舒服,课一结束病痛就来了。

2013年,因为那场车祸,邓志丹曾下肢失去知觉、瘫痪在床,手术后可以行走了,但从此离不开助步器,行动极为缓慢。

为了方便上课,邓志丹的课都安排在离家最近的教学楼一楼。正常人七八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邓志丹却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由于身体僵直无法弯曲,邓志丹走路就像蜗牛一样,一点点往前挪动。很多学生都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位教师慢吞吞地移动着助步器,靠着双手撑起的力量,拖动着腿前进十来厘米。

“早晨8点的课,6点45分就得出门了。”4年来,邓志丹愣是没有调换过一次课,没有迟到过一次,“上课是件神圣的事,只要天上不下刀子,都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一堂课。”邓志丹说。

看到邓志丹,很多人无法相信他还在坚持上课,领导的照顾也被他多次婉拒。

高等数学、信息技术概论、计算机安全技术、现代密码学……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他都能按要求完成,只是上课对于他来说,变得有点艰难:站着上2节课,脚又疼又麻,歇上好一会才能离开教室;批改作业,要侧躺在床上完成,别人花1个小时能改完的作业,他得花1倍多的时间。

上高等数学课,为了弥补自己行动不便板书少的缺憾,邓志丹给每个班都开设了QQ群进行答疑。学生在群里提出了问题,无论多晚邓志丹都会及时解答。

邓志丹还喜欢和学生“套近乎”,任课班里有3名维吾尔族学生,他就向学生学习简单的维语,如“你好”“再见”“请回答”,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已经毕业的维族学生艾力江感动地说,“我们师生的关系就像父亲和儿子一样。”

“他是位好老师,教学从来不是为了考试。”“邓老师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高数知识,还有如何做人。”邓志丹教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看到同事工作量大,邓志丹主动承担毕业生指导工作,一般教师带2个毕业生,他带了5个。有人劝他少干点,他说:“得对得起自己领的这份工资。”

仔细回想起来,邓志丹觉得工作之初家人送给他的一句话非常重要,那是1965年的一部电影《舞台姐妹》里的一句名言——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当时,邓志丹就给自己确立了目标,这一辈子要勤勤恳恳教书,清清白白做人。

59岁的他还要在讲台上站到哪一天?邓志丹说,“只要身体允许,只要讲台需要,我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