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教研走在教育前面
——宿迁市湖滨新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侧记
■本报通讯员 齐 诺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有意识地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经常写,促使自己钻研,促使自己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梳理清楚。以写促读,以写促教,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精深的专业理论。”暑假里,全区教师培训一结束,宿迁市湖滨新区余娟实验学校的陆文老师就上交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趁着假期,组织优秀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开设讲座,已是湖滨新区的教育工作常态。
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湖滨新区远离市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面临着教育质量不高、基层师资水平低、教研工作人员少等难题。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有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成了湖滨新区教育人日思夜想的命题。区教育部门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将教研机构下移到基层学校,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教师管理、教研活动、交流评比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教中研、研中教”,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提升。
面向全体教师促提高
如何在3年内成长为一名“魅力教师”?来自皂河第二中心小学的年轻教师张义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我为自己制订了周密的3年规划,前两年时间主要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有助于教育教学的书籍,练习教学基本功,然后借助学校学科教研基地这个大平台,实现‘带着激情教学,打造活力课堂’的追求。”
皂河第二中心小学是湖滨新区第一批公布的小学数学辅助教研基地。在成功申报了教研基地后,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分类,评选出优秀的科研型教师,通过他们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同时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定期安排骨干教师结队到名校学习,从而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皂河二小的做法并非个例。事实上,湖滨新区每一个学科教研基地都致力于为教师提供交流、研讨、切磋、提高的平台,提高全体学科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湖滨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英昌志说。
抓好教研活动谋发展
为了在全区初中生物教学研讨会上上好一节示范课,湖滨新区初中生物教研员、余娟实验学校的王海燕老师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晚上来备课了。在此之前,为了选一张合适的图片制作课件,她跑了几十里路到骆马湖去进行拍摄,对于她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
余娟实验学校是初中生物教研基地。作为基地教研员,每学期初,王海燕都要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全学期教学指导意见,开设示范课并组织全区生物教师观摩研讨。此外,她还要带领基地工作组的同事,认真组织全区统一的每月一次的教师命题评比活动、现场教学评比活动、教师技能提升竞赛活动等,这些都是教研基地的日常工作。
每学期一次的“魅力教师、激情教学、活力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是王海燕最为忙碌的事情。她告诉记者,这项活动是全区各学科教研基地倾力筹备的一台“大戏”。大赛之前,各中小学在校内同时开展选拔赛,所有一线教师全员参与,通过随机抽签产生参赛教师名单,保证每个教师都有参与比赛的机会,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该教学大赛活动迄今已举办了4届,约600名一线教师参与了选拔赛,近150名教师走进决赛赛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教学艺术脱颖而出,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区小学英语教研基地——祥和小学的校长陈良深有感触地说:“教研活动和比赛既是一种激励的手段,又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舞台。我们要用责任孕育魅力,用担当守护激情,用情怀释放活力,把各种‘武艺’用在教学舞台上,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和激情。”
推广教研成果促交流
炎炎夏日,湖滨新区小学思品教研基地的教师却不辞辛劳地在全区8所小学之间奔波着。井头中心学校的庄静老师告诉记者,小学思品教研基地正在开展“送课校校行”活动。由于湖滨新区各学校之间距离较远,基地决定本次送教活动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以课堂教学示范为主题,共送两节示范课,其中有一节正是她执教的《衣食的来源》。此前,庄静曾经在宿迁市小学思品教学研讨会上展示此课,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市教研员和评课专家的肯定与鼓励。
湖滨新区社会事业局副调研员王益军介绍道,“送课校校行”活动也是湖滨新区各教研基地的“优良传统”。按照“每校每学科一节课”的原则,小学每校送课10至12节,中学每校送课13至15节。近年来,各教研基地参与送课的教师达52人,累计送课160余节次,参与听、评课的教师达1600余人次。
思品教研基地的送课活动尚未结束,小学数学教研基地的部分成员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跟岗学习已接近尾声。匆匆踏上归途,晓店中心学校的王艳老师和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郑雷老师立刻投入到了备课和准备交流材料的紧张工作中。他们要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面前各上一节公开研讨课,并将在北小跟岗学习的收获与大家进行分享。“通过跟岗学习,我从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且有意思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与大家分享,就达到了再次碰撞交流的目的。”王艳说。
“教育发展,教研先行。”这是英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湖滨新区依托各学科教研基地的引领和辐射,践行“科科有模式,人人有特色”的教研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我们将坚持教研兴教、教研兴校、教研兴师的工作方针,创新教研方式,做实教研过程,使我区教研工作逐渐呈现‘参与主体化、研究普及化、成果特色化’的新形态。”英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