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与奢华无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仪式感,与奢华无关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刘慧

特别的日子,总需要用特别的仪式来表达。几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仪式。出生后会过“百日”“抓周”,一年中有春节、端午、中秋,结婚时会闹洞房,人过世了还有追悼仪式……

确实,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仪式表达情感,显现出这些事件特别的意义,这是仪式的力量。这些“仪式感”给我们的心里装进了感恩、敬畏和责任,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庄严和精神的安慰。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也这么认为。但仪式感究竟是什么?

前不久我在校门口值班,顺便和一位妈妈聊开了。这位妈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马上就要轮到自己儿子过生日了,原本这是件好事儿,但操办儿子的生日宴却让她煞费苦心。儿子班里流行办生日宴,一个比一个豪华。每一个受邀的孩子都要带着精心挑选的礼品前去赴宴,宴会结束后,每一个孩子也要带走小寿星回赠的礼物。等到儿子的生日办宴席,自然也不能怠慢,至少得办出一定的档次和规格,否则,儿子那头挂不住,作为父母也觉得有失面子。

孩子过生日办派对邀请好朋友参加,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每一年的重要活动。孩子希望交朋友、家长要面子、企业抓商机,如何在这场热潮中保持冷静呢?如今的生日宴以及很多需要庆祝的仪式,都已经越来越偏离它的本质了。为了给孩子一个庆祝仪式,不少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压力很大。

有些家庭在孩子生日前一个月就早早开始张罗了。场地选择、整体布置、庆祝细节、礼品选择等一样都不能落下,方方面面要考虑周全。包下豪华餐厅,吃喝娱乐十八般花样通通上场,玩最炫彩的游戏,血拼贵重的礼物……不把架势搭足,不把气派做大,就觉得不能称得上是仪式。

这些确实是仪式,但是用力过猛,导致风向变异。其实,仪式与奢华无关。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是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它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了。而事实上,仪式感就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关于仪式的表达有很多种,我喜欢让它发生得安静一点,朴素一点,温暖一些,真实一些。

又是一年毕业季,实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这场毕业典礼,会为之精心策划,但这种策划与奢华无关。篝火晚会、手印之礼、集体拉歌、深情寄语……仪式很丰富,却也很纯粹很简单。我记得有一年,毕业生集体手创了一件衍纸花的艺术作品,并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手写信,作为送给我的纪念礼物。其中一个句子特别打动我:“以后,到哪里去找这么美的学校,这么美的校长妈妈?”我喜欢这种表达,在最质朴的手工情怀里,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仪式的美感。

我也听说,毕业班的家长孩子们正忙着策划毕业宴。有的毕业班做了MV ,有的航拍了有创意的集体照,有的互相留言合影,更有甚者,已经租了豪华的餐厅作为毕业宴的地点。其实,我内心深处希望毕业典礼成为一种爱的分享与传播,而不是被商机所掌控,被面子所驱动,将浮华夸大为一种攀比的形式,这样的毕业仪式就已经远离了它的初衷。在我看来,美好的毕业仪式是安静的、深情的,它应该成为月光下的歌声,轻轻回旋、慢慢飘荡在孩子的内心。

也很喜欢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仪式,一些小故事。一个男孩儿去医院探望爷爷,为了表达思念与祝福,他精心选择了一只清水瓶,从路边剪了一枝牵牛花安放在瓶内,一路小心翼翼地拎着。水一漾一漾的,开放的牵牛花在水面微微晃动着。那个清晨,一个拎着花瓶的小男孩儿行走在阳光下,也行走在路人诧异的目光里。那个清晨,一个把花瓶安放在爷爷窗前的男孩儿,就用一只花瓶、一束花,完成了一个亲情的仪式。

我们学校的生日书吧,一直倡导并引领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更有意思的仪式。在孩子生日那天,父母精心挑选一本书,在扉页上书写最深情的祝福,然后放置在班级生日书吧,分享爱,传播爱。当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读到这本书、这份爱时,最真挚的仪式不就在发生吗?经由一本墨香飘溢的书,一种隆重美好的仪式正得以安静实现。

你看,这些发生在平常生活里的仪式,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贴切,一如晨曦里点缀生活的露珠。每天出门前的一个拥抱,为朋友精心准备的一份简单小礼,和家人一起散会儿步……平常的小事带点“仪式感”去做,便充满了精致的情怀,这是我所理解的、最有力量的仪式表达了。生日也好,毕业典礼也好,真正的仪式是需要落在心灵深处的,它真的与奢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