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父母做过 几件傻事?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你为父母做过 几件傻事?

■江苏教育频道 周云龙

周末一日游,去高淳伯爵家庭农场,偶遇场长葛洪涛。得知他的第一身份是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辅导员,有些好奇。葛老师实在:“傻啊,我是卖房创业,网上那个‘中国10大败家投资’排第一的傻,哈哈。”

舒适的城里不待,从东北那旮旯好不容易考出来,又跑到农村干吗?葛老师有故事:成家后,把父母亲都接到南京来养老,特意给他们在滨江新城买了90平方米的房子。可是,父母一直在农村生活,怎么也不适应城里的环境,几次“逃走”。做儿子的很能理解父母,他顺手就把房子卖了,当时只有70万,而后到郊区来承包农场。房子贱卖了,不过“一举两得”:父母亲找到了接地的根,留了下来,每天都开心,手下还管理着十多个当地的农民;葛洪涛呢?自己多了一个绿色的致富项目,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大米、鸡蛋卖得很火。当然,农业投资大、见效慢,这几年一直都是亏的,远远不如买房增值来得“多快好省”。

一个个隐形的代沟面前,两代人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的“三观”,引申开去,还有消费观、就业观、爱情观。“观”者,管也,关也。作为晚辈,子女们出于顺从父母亲、和谐大家庭的通盘考虑,有时难免都会为父母长辈做些傻事,花点冤枉钱。不能说是付“学费”,是还“利息”吧。

本家小妹海云,中秋节给父母买了4瓶药酒,一共1000多元。但她知道父母的脾气,不敢实价实报,弄不好父母会拿到附近小店去退去换,她编了句谎话,超市促销,买一送一。爸妈一听,都觉得蛮划算,笑得特别灿烂。幸好她爸妈没有到邻居那里去宣传推广,要不就露馅了,傻眼了。

乡友甜甜,做事大大咧咧,不过也有心细如发的时候。老妈在老家给他们带小孩,她寻思着给买双流行的雪地靴,略表孝心。那年正好爱步推出一种里面是羊羔绒的鞋子,她就淘宝上代购了一双,1000多元,专柜售价要2000多元。过年回家,她就查点:“新买的鞋子怎么不穿?”老妈一甩脸:“那双鞋啊,送人了,我觉得一色的,有点土气。”——估计邻居从外面回来带点什么土特产,她拿去还人情,作为等价物交换了。

在少见多怪的父母面前,在多愁善感的父母面前,在年老体弱的父母面前,好孩子多半是“傻孩子”,“傻孩子”都是好孩子。

同事亚男说,老爸要出作品集,明知道没人看、没人买,但只要他高兴,全力支持,还主动联系导师帮他写序,一起忽悠。

同行文锋说,到电视台工作,是因为这里答应可以签聘用合同。为了不让老妈在老家担心,让她知道儿子一毕业就找到稳定的工作,没太多犹豫就赶过来了。事实上,当时有上海等地两家媒体可以选择,但要等三个月。当然,后来他才知道那份合同等同于一张废纸,傻啊。

文友王前进说,父亲快80了,一直在乡下生活,刚来常州时,一家经常带他去逛逛公园,一听说门票几十元,他打起退堂鼓:“哎哟,那能买20多斤大米了,不去!”看老爸这么折算,后来只好骗他,都是人家赠的票,他以为儿子多出息。最傻的是,母亲死得早,父亲一直没有个伴,他发现以前村里有位大妈,蛮合适,父亲也满意,就是不好挑明了说。犹豫再三,他决定上门说亲,先找到大妈的小儿子,转弯抹角说了半天,而后代替父亲正式表白的时候,心都怦怦直跳,像自己谈恋爱似的……后来,大妈回话说,她自己子女多,年龄又大了,再走到一起,怕有麻烦。事儿未成,但老父亲表示理解,他也了却了一桩心事,虽然傻傻地“表白”了一次。

傻孩子的傻事情,都很温情,傻得可爱,不过仔细想想,有时也傻得可疑,我们真的有必要为父母长辈做那些傻事吗?《常回家看看》里唱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祝福,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确实,不必总是做傻事去迎合父母,对他们而言,子女的一声问候、半天陪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