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与美相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童年与美相遇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王笑梅

人生为美而来,感性美学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赏天地大美养生命正气,亮第一课程润生命学园”,这是我校师生美好校园生活的诗意描摹。我们的校园哲学是“我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我们将学校变成审美教育场,让儿童每一天都与美相遇。

生命化学园,是最佳的美育生态场,最适于激发儿童的生命灵性。生命化校园,相信儿童有灵且美,我们秉持童年诗性美学,倡导通过嬉戏来释放生命,丰富文化来丰富生命,流淌情思来流淌生命,激荡创造来激荡智慧,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童年是美育的敏感期,采用适才适性的方式来进行美育,可以让一个人成为一生开花的树。为此,在“构建生命化校园”的愿景下,我们建立了“明德、求真、尚美”的三维目标,探索“让学校成为审美情境场,让审美价值引领道德价值,建构以美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让学习的过程充盈审美感受”的4条实践路径,努力让生命化学园中的儿童美育达成“全化实施”的原则性目标。

全员——关注人人,追求“公平的高尚”。“人人,个个,时时,处处”是我校儿童“生命美育”的八字方针。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2+1”特色学校,我校每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至少要学会两项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我们努力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个个精彩。

全域——关注地域,注重“课程的打通”。我们成立蕊春非遗研习所,把南通非遗项目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激发儿童对南通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我们怀着全域的视野构建课程,努力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地域、打通学段、打通线上线下、打通课内与课外、打通学科与学科,让课程通道更丰富,让课程建构更立体,让课程实施更通畅。

全程——关注时时,实现“生命的绵延”。我们将校园打开,让社会艺术资源、文化团体、媒体走进校园;将课堂打开,将教师的“潜能领域”打开。沉浸在“审美教育场”,每一个教师都是美的使者,每一方空间都给人以美的感染,每一次活动都体现美的渗透。

为了实现愿景,在初始阶段,我们主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即采用微项目渐进聚合的方式来推进,目前已建成的微项目主要有6个系列,也构成了6个层级的课程体系:一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一字型”微项目,如一棵树的美育微课程、一朵花的美育微课程、一池水的美育微课程。二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2×6”微项目。第一,“6种技艺”涵养课程,包括吹、拉、弹、唱、演、书画这些关联到美育核心素养的项目;第二,“6项非遗”特色课程,包括南通板鹞、木刻年画、蓝印花布、剪纸、仿真绣、木偶,这两个微项目获得的是教育的“乘积效应”。三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25项嬉游”微项目,这是一项基于田园实景的童年嬉乐系列活动,包括“水趣”“树趣”“苇趣”“豆趣”“泥趣”“灯趣”“捕趣”“采趣”“推趣”……四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草木味读本”微项目。我们充分发掘园林草木资源,开发出4个系列的自然读本——全化花树,集成一本“静美”的自然读物;诗化园林,合成一册“唯美”的自然诗集;阅读大地,养成一种“纯美”的自然情愫;自然嬉乐,玉成一份“至美”的生命情缘。五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园林五美”微项目。多维度发现园林的美,形成美丽的主题项目——主题哲思美,草地上的“绿色课程”;建筑多格美,藏在屋脊里的“灰色密语”;景观变幻美,多种材质的“彩色园路”;古典文化美,飘在门框上的“绿色楹联”;现代科技美,挂在树干上的“黑色二维码”。六是儿童“生命美育”课程的“九个重点群落”微项目。趋向于中观视野,我们对前面的五级微项目进行适度聚合,形成“九个重点群落”微项目,地域群落生态美学课程、菊文化课程、班级象征美学课程、苏派园林美学课程、儿童创意美学课程、畅想100·童诗美学课程、绿嬉游25·童年美学课程、非遗6.0艺术美学课程、楹联文化美学课程。

在当下教育情境下,我们开展的“构建生命化校园”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推动教育变革,重视实现“美学化”转向,消除“工具化”倾向,真正达成基础教育的“美学化”转向,以美统整课程,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有助于拨转教育目标,重视培育“真灵美”的全人。有助于更新教学范式,重视选择“适切化”的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秉持童年教育生态学、诗性美学与游戏美学,更多采用田园嬉乐、非遗研习、整体教育的方式。

儿童的世界都是新的,魔幻无边,变化万千。在童心的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相融合,再分解,充满新的美丽。我们的蕊春课程,四季变换,景随人迁,适切了童年幻想美学,吻合了儿童的天性,获得了高度的审美自由与全人发展,让校园真正成为美学修成的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