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崛起新画卷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绘就崛起新画卷

——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五年五大步解析

2017年,繁花似锦的盛春时节,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3届姜星同学考取本科所在校——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她第一时间将喜讯汇报给高中母校。

2016年,当初以美术零基础、文化课成绩刚过红桥高中最低分数线的宋瑶同学继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后,又考上本院研究生,品学兼优被民主推选为班长。

2015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的竹笛新秀穆腾怡在扬州音乐厅举办了“梦飞广陵——穆腾怡独奏音乐会”,为扬州城庆2500周年增添光彩。这位曾在江苏省首届竹笛大赛、国际华人器乐大赛中获金奖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最年轻会员激动地表示:“谢谢红桥高中的哺育之恩。”

2012年至2016年,红桥高中本二以上达线率分别为29.2%、40.8%、52%、53.3%、60.7%。短短5年,红桥高中一年一个台阶,五年稳健跨出五大步。

5年中,红桥高中这所普通农村中学以其显著的办学业绩,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惊叹之余,更多地激起了人们的好奇,是什么秘诀使红桥高中迅速崛起,让广大农村学子在这里成长圆梦的呢?

学生画展

学生军训

■本报通讯员 凌教

德育为首 培育博雅兼备的高中生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良好的道德水平是学业、事业的基石。红桥高中无生源优势,面对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15-18岁正是人生长知识、增长干、价值观形成的黄金岁月,学校应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年富力强的李森校长带领教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紧扣“博”“雅”二字,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相信自己潜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懈进取。

博,首先是知晓国情乡情,明了新世纪一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红桥高中地处长江北岸冲积平原新洲,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新四军和长江游击队的“江心跳板”。朱秀清、周汝南等抗击敌寇而捐躯江洲,“金融巨子”、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胡笔江先生为抗战筹款血洒长空……红桥高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开展“烈士陵园祭扫宣誓”“共青团在行动”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学生心灵为之触动,内化为刻苦学习、成才报国的具体行动。学校所在的头桥镇是全国著名的“医疗器械之乡”和“低压电器之乡”,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呼唤着新一代有知识、有能力的创业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今天学习为什么、家乡明天靠什么”的大讨论,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博,还要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真善美。国旗下讲话、优秀古诗文诵读、自编名人名言集等,让学生广泛吸收积累。学校文化长廊张贴着诸子百家良言,学生餐厅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语,足可见红桥高中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

红桥高中特别注重在“雅”字上下功夫。李森校长认为,学校要成为一方文明高地、文化美地、文雅善地,学生的言谈举止就必须体现“雅”。博和雅是知行有机统一体,靠“博”促动培养“雅”,靠“雅”巩固强化“博”。为此,学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学生开展“雅行”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博雅”要求,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分别开展了习惯与文明、青春与个性、付出与梦想等活动。生涯规划、青春期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等,都成为生动活泼、针对性强的德育内容。

学校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条条廊道作为熏陶人、感染人、启迪人的生动平台,所有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才智,创作内容、设计版式、维护更新。小小廊道成为学生沟通与联谊的桥梁,知识、技能的擂台。

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各班教室的张贴物、装饰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小环境。班级每月按不同主题更换黑板报,根据本班管理理念,制作班级名片,张贴于显著位置。各班还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定班训、班级目标、班徽、班歌等,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并通过图片展示、事迹介绍,及时表扬优胜者、进步者。

学校常态化举办体艺节、元旦游艺晚会、高中成人仪式、感恩专题教育等各种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20多个学生社团办得有声有色;“爱心手拉手”“爱心一日捐”等公益活动,在奉献中培养爱心,定期开展“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向上向善……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清明前的“走向长江”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品牌之一。每届高一学生用一天时间,走向长江,缅怀先烈,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受新农村建设。在20公里的路程中,有人脚上的水泡被磨破了,仍咬紧牙关继续走;有人腿抽筋了,仍一瘸一拐追赶队伍;有人看到同学坚持不住了,就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活动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他们学会了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活动,激发了学生自强不息、敢于超越、不断突破自我的上进心。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跨进红桥高中一学期下来就成熟了许多。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也看到了家庭美好的未来。

科学施教

创设高效低耗的好课堂

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交通便捷,学生不断涌向城区学校,有人提出了红桥高中有没有存在价值的疑问。2011年8月,已有多年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学名师、区教研员李森临危受命,来到曾经的中学母校任校长。他既感受到全区父老乡亲的厚望,又承受着负重前行的巨大压力。他说:“我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但红桥高中1200名学生都如我亲生儿女。我要让他们学在红桥高中,成长在红桥高中,圆梦在红桥高中。”

为此,李森校长和班子成员向全体教职员工提出 “向科研要效益”的要求,强化科研补短板,按照青少年智力发展、认知规律重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创设高效低耗的“教师引导帮扶,学生觉悟自主”的绿色课堂。

上任伊始,李森校长分期分批带领全体教师到泰兴洋思中学、河南省永威学校等先进学校观摩,博采众长,最终确定红桥高中要长期坚持“学教统一,训练提升”的教学理念。在深思熟虑、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学校亮出了教科研的“五板斧”,以达到课前下足功夫、课上运足气力、当堂及课后每生过关,三个环节一气呵成。

第一,同轨各科主备和集体备课相融合。语数外等所有学科的每个知识章节明确一人主备,备课组其他人员充分讨论,每位教师备课笔记、参考资料、课件、经验四公开,教学内容、进度、作业设计、训练考核四同步,发挥团队作用,依靠集体智慧,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让所有教师教学才智心血的结晶惠及全体学生。

第二,体现在“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上。以“导学案”为抓手,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为视角,精心谋划课堂教学环节步骤和课堂教学梯度、密度、难度、高度,使质疑与释疑、讲解与训练等各个要素合理化、最优化,保证了学生在老师讲授、解疑、点拨等基础上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务处对“导学案”格式内容、字体、题量都提出细致的具体要求,将备、教、研融为一体,促进了各科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第三,强势推行“四清”。做到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倒逼师生全神贯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凝神聚力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全部完成教学任务,尽最大努力杜绝由于前面低效而占用后面课时宝贵时间的“翻烧饼”“炒冷饭”现象,让每个学生轻松地积小胜为大胜,由小成功期待新的成功。

第四,建立全流程教学刚性管理制度。从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批改、课外补差等环节,因校制宜制订了近百条常规要求,张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让全体教师的日常工作在“规范、规矩”的轨道上运行,在执行制度、督查落实方面敢于较真碰硬不含糊。

第五,让学生静心安神。对提高教学质量,李森还有一个独到的见解,就是“功夫在诗外”。学校别出心裁地将数理公式、不规则英语动词等张贴在墙壁走廊过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让繁难内容像老朋友似的天天与学生见面,收到反复再现入脑入心之效。

为了优化学习环境,红桥高中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几年前,50%以上的学生在校外租房,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学校充分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反复宣传。在多方大力推动下,如今95%以上的学生住校。为配合此举,学校强化住宿管理,每晚有1名校级领导总值班,2名教师6名宿舍管理员入住学生宿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双轮驱动

搭建学生成才圆梦的登天梯

为了能让更多的高中生升入高校继续深造,学校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开辟了音体美等多条圆梦之路,实施了“艺体和文化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双轮驱动”策略,摸索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艺体教学体系,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培养目标。2016年4月,扬州市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美术高考研究现场会。

从学生进校第一年开始,学校就对学生开展兴趣引导,将有意报考艺体院校的学生分类实施前期接触式培养;高二开始分班建制,强化艺体教育。为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学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师资是提高艺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红桥高中积极拓宽师资渠道,他们一方面向内,聘请本地艺术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向外,借才借智,借梯上楼。经多方考察,学校与南京一家知名画室合作,由对方派出专业绘画教师来校执掌艺术课程,实行小班教学,依据学生水平分类分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由于起步早、师资好、训练量充足,红桥高中学生在艺术涵养、技能技巧方面获得了较大提升。

周宇同学虽然身材瘦小,但人小志高,立志在体育方面能够升入高校继续深造。限于身体条件,在分班筛选时未过关,为此他难过得哭了。班主任黄老师急周宇所急,帮他“说情”进了体育班。黄老师与体育老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鼓励他用勤补拙。一年下来,周宇的文化、体育成绩双优异,2016年考入苏州大学,喜极而泣的他再三感谢母校给了他登高的天梯。

这些年来,许多像周宇一样的农家学子,从当初的“山重水复”迈向“柳暗花明”的境地。

队伍保障

激发甘当红烛的精气神

5年多来,红桥高中步步攀高的秘诀还在于建设了一支不忘初心、坚守匠心、刻苦用心的教师队伍。李森校长认为,要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胜出,引领莘莘学子实现梦想,就必须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自加压力,负重拼搏,用一支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和保障办学兴校的远大目标。

李森深知,要让学生成才圆梦,红桥高中教师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在李森校长的办公室里陈列着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等林林总总的教科研资料,还有美国、芬兰等国外教育类书籍。每天清早,李森进了校门,不是随堂听课,就是在教研组参与备课,翻阅学生作业,身影始终在学生、教师身边,就连午餐也在学生食堂,他边吃边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情况,解除学生心结,鼓舞学生士气。

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李森这位原本英俊的中年壮汉积劳成疾。 2016年,他在学校晕倒,勉强住院几天,就又强撑着出现在校园。他常说,你前进,竞争对手也在前进,不进则退。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带动下,教师人人都铆足一股劲。学生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却跋涉于题海;不许学生加班加点,教师们却夜以继日;千百个难忘的夜晚,学生宿舍的灯熄了,教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在红桥高中,从李森到各位副校长、书记、主任,再到所有教师,手机24小时都自愿地开着,因为他们心系班级,魂牵学生。红桥高中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名片、自己的宣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赶超“小目标”,每名迎考的学生都有自己心仪的大学,在他们实现梦想的征途上都有教师期待的目光和随时帮扶的双手。2016届高三(5)班班主任黄凤燕老师家在20公里外的瓜洲,孩子才8岁,她每周只回家一次,学生晨读跑操、晚自习都陪伴在学生身旁。许多教室门外都有张桌子,上面放着台灯,这是为了方便教师辅导学生。

2015届学生进入高三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年级主任肖政就代表高三同仁给学生写一封信,教师们集体签名,一共写了10封信。这些信针对学生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与学生讲道理,分析现状,提出建议。这些信在师生间起到了极好的沟通作用,对学生的触动和帮助特别大。当时的高三学生说:“老师给我们写的信为何能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写得多有文采,而是因为老师很长时间深入学生中,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写的信能深入我们的内心,解决我们的困惑,对我们有真正的帮助。”

学校组织毕业班圣诞联欢、百日誓师、五月高考壮行等活动。在离高考还剩50天时,组织家长以视频方式向孩子们祝福,有的家长联系不上,教师们就代家长向学生问候,这些无不温暖着学生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一(5)班学生小姜入学时体态肥胖,不爱运动,依赖父母每天来校“陪读”。班主任老师帮助她从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入手,增强其自己事自己做的意识,使小姜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她父母逢人便夸“姑娘上了红桥高中身材苗条变美了,生活自理变勤快了,姑娘真的长大了”。在淮海工学院就读的谢家萌不会忘记,他和同宿舍的几名同学一度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庞老师每天就盯着他们,给他们开小灶辅导,使这几名学生全部过了本二线。

李森校长深深懂得,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为了打通教师成长上升通道,他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经常请省内外名师来校作讲座上观摩课,选送教师赴国外短期培训,送教师赴高等院校深造,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上、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在红桥高中,校长室隔壁就是教师访谈室,李森向教师表态“生活有困难请找我,心情不好请找我”。在红桥高中,像这样让教师感动的事还有许多。

爱心赢得爱心,真情换得真情。不久前,2015届高三年级学生自发捐款买了一株名贵的红榉树,1984届学生捐赠了一批樱花树栽种在校园,并命名为“群英芬芳”,这是校友对母校深情的礼赞和眷恋。

鲲鹏展翅凌风起,直上云天任翱翔。站在新的起点上,红桥高中凝心聚力,持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我们相信,红桥高中的明天会更好。

校长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