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盐城盐都:“研学旅行”成素质教育新课堂
本报讯(通讯员 卞桂富 张云柏)近日,盐城市神州路小学组织五年级学生到该市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和“草房子”乐园开展“你好春天”研学活动。该校校长孙梁玉介绍说:“我校学生大多居住在城里,对农村农事了解很少,学校每年春学期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土乡情、地方文化,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健康发展。《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也提出,要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启动“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
“研学旅行”如何“学”、如何“行”?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要求各学校本着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将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地方课程等做到有机衔接。
据介绍,“草房子”乐园位于盐都区中兴街道周伙村,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描绘情景的实景再现,目前已经建成集少儿教育、乡土文化、乡村旅游、体验基地于一体的儿童乐园,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小学的原型。“草房子”乐园内设原始的儿童操场,孩子们可以进行丢沙包、滚铁环、打陀螺等游戏;乐园内还安排了传统的教室,在教室里可以看到传统的课桌、黑板等。不仅如此,乐园内的曹文轩文学馆还可以让孩子们在逼真的情景中品读曹文轩的经典作品。正在“草房子”乐园研学的大冈小学学生王竹君激动地说:“到了‘草房子’乐园,我感觉曹伯伯《草房子》中的主人公桑桑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他的童年乐趣真不少!”
位于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的盐城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也是盐都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基地之一,每年该区都要组织一大批小学五年级和初中学生到这里进行为期3至5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基地可以参加高空拓展、无线电测向、心肺复苏、桌上足球等实践活动,还可以集体包饺子、举办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跟“草房子”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一样,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也是盐都学生“研学旅行”的基地之一。在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五(2)班学生吴轩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研学的心得:“看了大纵湖,听了大纵湖的传说,再亲身走进大纵湖体验,让我加深了对大纵湖的认识,大纵湖不仅仅是一个‘湖’,而且拥有美丽的传说、催人奋进的文化和十足的乡土风情。”
据盐都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韦功介绍,目前盐都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主要安排在市内,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乡湿地公园为主,“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文明旅游习惯等。
据介绍,就“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盐都区教育局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凡是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的学校,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时间、地点、路线、参加学生、后勤保障等,到教育局相关科室进行备案获得许可,同时就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项制定详实、有效的预案。盐都区教育局还明确,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必须是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事前必须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征得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在基地的选择上必须是教育部门确定的活动基地,同一学生在某一学段内到同一基地活动以一次为限。就费用收取方面,该区要求学校严格执行服务性收费标准,不得从中谋利,更不得乱收费。就学生乘车安全方面,盐都区教育局规定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必须乘坐校车服务公司的国标校车,并与校车服务公司签订相关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具体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