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道而行 无为而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缘道而行 无为而治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韩朝平

“熟知并非真知”,这是黑格尔所说的一句值得反复咀嚼的话。笔者做了20年校长,把一个村小办成了省级实验小学,现在工作的学校是拥有一万多名师生员工的教育集团,算是取得了不俗成绩。可时间越长,位置越高,却越不知道怎么做校长了。

教育界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大家信奉它,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校长的角色多元,集思想家、教育家、管理者、教师等为一体;二是好校长要有精湛的专业素养,做好上面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底蕴、过硬的能力,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做一个好校长很难。然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却说:“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表述,却共同揭示了做一个好校长的本质:要认清时势,顺势而上;要谙熟学科之道,沿道而行;要了解成长特性,依性而下。“认清”“谙熟”“了解”需要的是校长的识力,是好校长的内涵。“顺势”“沿道”“依性”,是梅贻琦校长缘道而行、无为而治的智慧。

顺势而上,教育需要顺应社会的需求 “势”是什么?“势”是因由历史、回应现状和放眼未来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教育内生动力。因由历史,就是要传承中国文化,形成中国智慧,培养中国自信;回应现状,就是要面向信息智能,拓展国际视野,响应人本诉求;展望未来,就是要以个性化为根本,适应创造性、全息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这是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定性。

沿道而行,教育需要遵循学习的规则 “道”是什么?“道”是路,是教育要遵行的规则。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习惯养成和文化熏陶,各有其教学规律。又如散文的教学不同于诗歌,概念的教学不同于定理,绘画素描不同于水墨。沿道而行,就是尊重各学科学习的特殊性,避免简单化、教条化,避免用一种教学方式包打天下。这是教育发展的学科规定性。

依性而下,教育需要回归人的成长规律 “性”是规律,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泛灵化思维和游戏精神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是感知的、操作的、想象的、游戏的体验活动。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习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教育发展的儿童规定性。

“真知并非熟知”,这是对黑格尔那句名言的化用。作为一个校长,其实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对学校所涉及到的一切事务都达到专家水准。校长要做的更多是回归教育产生的社会因由,回归学科知识的源头,回归儿童学习的本性,尊重他们,像梅贻琦那样,为他们“泡泡茶、端端凳子”,顺性而为,就是一个好校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