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体特征 感悟理性之美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抓住文体特征 感悟理性之美

■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 袁莉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课要关注文体特点,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怎样做到用说理文的方式教说理文?笔者认为,要抓住文体特点,依文而教。从说理文本身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入手,关注文本结构、论证方法、语言形式,反复推敲、潜心斟酌,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所彰显的“理性美”。

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议论文,其显著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从自然景观引出话题,用名人事例论证观点,以雨水为例反面论证,最后亮明观点,让学生感悟到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聚焦文体结构

感受严密的结构建筑美

这篇说理文先总起,接着引出3个事例,放而后收,形成一种彼此对应、相互关联、前后贯通的结构。教师借助形象的板书和学生互动,完成了对全文脉络的回顾,既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严密的结构美,又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写说理文打好基础。

聚焦语言形式

感受语言表达的多重美

以情驭理,体会语言的简约美 如何使学生在理性的殿堂中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情感美的体验,以情驭理。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滴水穿石的精神时,笔者补充了其父写给他的一封家信: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从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李时珍凭着坚定的信念、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

营造句式,体会语言的波澜美 本篇文章有两个反问句和一个设问句,这是说理文的语言特色,营造问句,创造文章的波澜美。如“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一反问句,强有力地肯定了水滴精神,应读出坚定的信心和水滴穿石的气势。笔者在教学中以此句为典型,让学生比较、修改、朗读,从中感受句式的魅力。

运用排比,体会语言的气势美 课文中的3个例子一气呵成,相互印证又相互补充,很有说服力,很有气势。可以让学生在品读、诵读的基础上,站上讲台,像演讲者一样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表情和动作,演讲铿锵有力,强有力地说明了课文的观点。

聚焦说理方法

感受典型的论证方法美

在比较中体会选择事例的精确美 对于文中引用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学生一读就懂。然而,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就难以发现作为说理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这些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需要教师特别的指导,学生才会关注。在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从关注事例的内容上转移到关注语言表达上,进而转移到关注事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学生体会到作者举例的精妙,进而掌握选择合适例子的方法。

在写作中领悟举例说理的方法美 学生通过辨析课文中的3个事例体会到举例必须紧扣观点,语言应当凝练,以概述为主。领悟了写法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位靠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成功的名人,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写法,写100字左右的故事。这个“写”的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选材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举例说理的方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