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模样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朝向个性而自由的教育

未来学校的模样①

今天,我们正在迈向未来,学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未来教育走向何方?是教育改革中多样化的尝试,比如各种云平台、教育技术、创客空间的运用,还是慕课、翻转课堂、学院制、走班制等课程领域的改革……“未来学校”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热词。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崔志钰

满足学生个性而自由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诉求,未来的教育必将进一步朝向学生的个性解放,满足学生的学习自由。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教育资源将极大丰富,各种学习素材、微视频、课堂实录、文本解析、答题技巧等蜂拥而至,课程将进一步资源化,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超市”将会形成。这个庞大的“课程资源超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及其学习资源,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根据自己的学力、学习习惯等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于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将不复存在,学生一旦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可以另选其他课程,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按趣学习”将变成现实。这种高度分化的“课程选择”促使每个学生形成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而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以课程为纽带的学习新架构得以形成。各种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多是课程的竞争,是课程资源、课程品质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学校之间的课程品牌逐渐形成。未来学校的课程必将走向专业化、产品化,每所学校不再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而是呈现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优质课程产品。学生的课程选择既包括“线上”课程,也包括“线下”课程;既包括这所学校的课程,也包括其他学校的课程;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自由流动”,在“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之间任意切换。学校的弱势课程将被淘汰,新兴课程不断涌现,教师成了课堂的开发者、实施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也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见证者和建议者。学生的学习评定已由原先的学期评定、学业评定变更为课程评定,课程证书将取代毕业证书成为衡量学生学力的重要标志,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也使教学与评价彻底分离。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将不复存在,班级将被学习共同体所取代。选择相同课程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群落”,每个“学习群落”分化成若干“学习种群”,每个“种群”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并不限于本班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陌生人”参加,成员也不固定,随时会有加入和退出,他们因志趣相投、学力相当而成为 “尺码相同者”。正是这些“尺码相同者”,使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样式。

“让学习随意发生”将成为学习常态。这种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的学习突破了固定的教学时空,每个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并根据学习进度和时间选择进入相应的学习共同体,教室只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集合点”,“移动式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学习样式。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可能是异步的,学习进一步“网状化”,教学进一步“非线性化”,单一的“食物链”式的被动获取被纵横交错的“食物网”式的主动“觅食”所取代,教师变成了“餐厅服务员”,随时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边界越发模糊,上下课将更为自由化。

“让学习看得见”将从理想变成现实。一是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使原本一些抽象、微观的知识借助二维、三维模拟的立体呈现而“生动”起来;原本一些大型的、实景式的知识技能借助AI、VR而“活动”起来。如此,课堂将由“多边形”向“多面体”转变,课堂的“立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课堂的“运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微观”向“宏观”转变,课堂的“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挖掘技术日趋成熟,各种传感技术、教学探测器将课堂中的各类数据适时收集、及时处理,教师和学生都能如“CT”般透视学习的过程和成效,学习可见、思维可视、效果可观、问题可察,“透明学习”将成现实。

“未来不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更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只要我们始终朝向个性而自由的教育,就一定会开创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