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垛田中心小学:让学校成为温暖流淌的乐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兴化市垛田中心小学:让学校成为温暖流淌的乐园

■本报记者 蔡丽洁 见习记者 管钰

12月的兴化寒意渐浓,程剑一早骑着自行车去两公里外的初中上学,这辆自行车是他的“宝贝”,是他从垛田中心小学毕业那年收到的一份“大礼”。程剑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快上初中了,学校离家远,真想有辆自行车。”当时的班主任刘翠娥了解到程剑的这个心愿后,在兴化市团委主办的一次“微心愿”活动中,特意为他报了名,帮程剑实现了心愿。程剑说:“每天骑这辆自行车上学,感觉小学的老师们还在陪着我。”在兴化市垛田中心小学,这样的温暖每天都在延续……

“把孩子安全送到家

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2016年12月12日下午4点,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校车上,教师汪子宽微笑着提醒学生:“坐好啦,我们要出发了。”垛田镇是一个水乡,四周河道密布,交通不便。为了让学生按时到校、安全回家,垛田中心小学联合垛田镇关工委成立了“护苗队”。“护苗队”分为3个小队:一是由垛田镇关工委的“五老”组成的“护送员”队伍,负责在各村的候车亭等候学生,安排他们上下车;二是由该校教师组成的“接送员”队伍,负责在校车上陪护学生;最后是由各村关工委主任组成的“督查员”队伍,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22个村,33个接站点,1000多个孩子,虽然‘工程浩大’,但每一位教师、工作人员都从不马虎。”垛田镇关工委主任沙维善说。

不论刮风下雨,垛田的15辆校车每天两次,行驶在垛田镇的大街小巷,成了该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校车上有几名留守儿童家在离学校最远的南腰村,“接送员”朱松波每天都会一一送他们回家。“不管路途多远,把孩子安全送到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朱松波说。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现在徐佑有些调皮了!”垛田中心小学教师韩菲在讲到徐佑时,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他刚入学那会儿,可是个爱哭鼻子的小孩!”徐佑患有血友病,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是他在家乡唯一的亲人。因为身体原因,徐佑不适合户外体育活动,班上学生怕伤到他也很少与他接触,这让徐佑愈发沉默寡言。为此,韩菲把活动课搬到了室内,教大家玩手指游戏和棋类游戏,虽然室内空间有限,但学生们都聚到了一起。渐渐地,徐佑身边多了很多“小卫士”,有的给他讲落下的功课、有人扶他去洗手间……有了师生们的爱心接力,现在读四年级的徐佑再也不是那个喜欢躲在角落的小男生了。

木乃以布是一名藏族学生,其母亲在汶川地震中遇难,之后他一直跟随姑姑在垛田生活、读书。为让他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班主任邵晨生对木乃以布总是多一份关心。木乃以布语文学习有困难,邵晨生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他辅导功课。“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进步,我就不觉得辛苦。”邵晨生说。刘翠娥、韩菲、邵晨生、吴晶……垛田中心小学的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和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要孩子需要我,

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

在垛田中心小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化为了自觉行动。该校美术教师王一兆是全国知名的农民画家,自2013年起,王一兆与其他教师一起组织了“假日陪伴”活动,每年暑假期间,义务给学生们上艺术课。农民画、书法、二胡、笛子……垛田的留守儿童也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滋养。“只要孩子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王一兆说。

“前几年,我校有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垛田中心小学校长张晓骊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同时,学校积累了不少留守儿童的帮扶案例。为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开展,2016年10月,学校还承担了江苏省卫计委为留守儿童建立基线调查的项目。“这两年,我校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所下降,目前,有22.4%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毕竟再好的教育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但只要孩子们在学校,我们都会尽全力教育他们,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张晓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