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一所学校的“恒星效应”(摘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实小+”:一所学校的“恒星效应”(摘编)

——基于“实小意义”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价值与使命

陈克

“实小意义”是基于历史沿袭和愿景向度提出的价值观。由“实验”的概述推论,实验小学的“实验性”本质在于“实行先验、实证推验、实践检验”。本文旨在通过解构与重构揭示“实小意义”的“同心圆结构”内涵,把“同僚性建构”作为“实小意义”的价值支柱,进而在“一带一路”的行动方略中,让“实验小学”生发出“恒星效应”,成就其在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与使命。

“同心圆结构”

——“实小意义”的内涵揭示

对“实小意义”的内涵揭示,既来自对“实验小学”本体的哲思,也来自对众多存在与表现的实践解读。

“实小意义”首先在于对“实验”含义的解构。根据“百度百科”解释:实验是对抽象的知识理论所做的现实操作,用来证明它的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较之于“试验”,“实验”的外延更为广阔,它泛指相对于知识理论的所有实际操作。基于此,有必要对放之于学校的“实验”进行重构,形成对“实小意义”的本体哲思。

由“实验”的概述推论,实验小学“实验性”的根本应当在于“三实三验”:实行先验、实证推验、实践检验。“实小意义”其旨归在于把历史和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最终指向“实小”自身对教育发展的认识。在学校内部,以“先验—推验—检验”作为基本的逻辑遵循,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对前瞻性理念的实践,形成一个“实验同心圆”。于区域教育,则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效应”,突破校际壁垒,促进横向衔接、优势互补,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范围,形成一种以“实小意义”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让“实小”成为区域教育的贡献者。

“同僚性建构”

——“实小意义”的价值支柱

实小对“实小意义”的价值展现与使命推演,首先通过“同僚性”的协作与分享,以“区域教育教学协作联盟”为引擎,使“实小意义”在“同僚性建构”中生长。

统先验,把“分享使命”作为终极旨趣。对于教育教学协作联盟的使命,可以一言以蔽之:教育教学质量的共赢。在“实小意义”中,协作联盟内无论是盟主还是盟员,或者加盟学校,相互之间不是以“合同”为联结,而是以合作为纽带;不是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横向的互利互惠伙伴群体,强调公众参与,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这是“实小意义”对“共赢”的广度注解,就是要保证每一所联盟学校拥有共同的“建设权”。

共推验,把“求同存异”作为实然要求。“同僚性建构”强调,协作联盟推进工作,必须坚持立足本校而又面向区域。教育协作联盟内每一个学校的发展与联盟整体的均衡发展、优质提升紧密相关,也就是要把学校自身的能量释放与吸纳联盟学校经验紧密结合进来,“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同检验,把“质量提升”作为第一要务。对于协作联盟工作的推进,“实小意义”的落脚点还在于始终抓住“质量提升”这根缰绳。具体而言,由实小拉开实践检验的过程,努力在合作的内部机制上打破各自为阵的局面,推动人力、智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重点协助解决好有些盟员学校小学科教研无法开展、大学科教研推进困难等矛盾,努力使联盟内的学科研训工作参与人数更多、质量更优。

“一带一路”

——“实小意义”的行动方略

精准对接发展所需、社会所盼、教育所向,是“实小意义”行动创新的归纳逻辑。对此,“实小意义”的使命由宏大叙事转向实践的体系,让自身成为具有强大场效应的“恒星”,进而吸附以实小为中心的“卫星校”。

发力点一:形成“共生”的氛围。行动从创办“实小星系群”入手,营造相互理解、互帮互助的氛围,架设起共同奋斗的桥梁。实小作为“群主”确立的第一条“群规”是“求助是光荣的”,明确要求各“卫星校”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积极有效地求助于“群星”,同时又能给予他校以支持。“一群人走着走着就成了风景”,他们充分体会着“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形成了“星系”群体同舟共济的工作氛围。

发力点二:培植“共读”的体验。学校实力取决于有校长的创见,而校长的创见应来自他的视野。对此,实小对各“卫星校”发出星校校长群读的号召,让他们从事务主义中解放出来,开展群内共读、校长个读等活动,通过扎实自己的人文底蕴,为日常教育管理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每学期,实小都要定期主持召开“卫星校”校长读书沙龙,交流和分享阅读的心得,聚焦他们的才情,融合他们的智慧,引发自我突破。这些举措促使一支爱阅读、善科研、重师德的校长队伍形成,并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先生”。

发力点三:孕育“共通”的情怀。“实小意义”的行动策略还在于尽力拓展“星系群”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渠道,把课程教学领导力作为校长的核心素养,并通过这种领导力生发自身“向前迈进”而且能够“鼓舞他人”的变革行为。实小以“恒星校”的身份邀请教育部课程专家和全国师德楷模来校作学术报告,组织安排“卫星校”校长带领千余教师一起聆听;还定期带领“卫星校”校长赴上海、北京、深圳、浙江现场考察,返程交流时,大家的目光都投射在同一个主题上,那就是学校的教育品质。有了意气相投的旨趣,有了息息相通的路向,“实小星系群”凝聚起了“共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