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萨义德说:“时间是持续的象征。”从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发轫到本届赛事摘取特等奖,17年追寻,其间我摄取了层次丰富的教育景深。

有一种感怀叫寄情。我一直把“园丁杯”偕同“教海探航”“师陶杯”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舞台的“奥运会”“世界杯”和“世锦赛”。因为,它是一种感召,它用“园丁”的造型,引发了一种圣洁的沉淀和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释放,它让师者在投奔大赛的仪式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理性的检阅。

有一种感触叫领悟。每一届“园丁杯”的获奖论文都是一路风景,智慧融合间,对于教育的主体精神和理性思考,一起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有些思考,抑或只是随感,不及于深邃,但我想以此来呼唤作为办学者的集体感应,然后一起投入更深入的笃行。

有一种感悟叫对应。我一直在“园丁杯”论文大赛中寻找一种对应、一种办学的应然,我在众多的对比中获得了对办学的重新认知。“实验小学”这个称谓,熨帖着历史的情怀,由于它贮积了太多的内涵,而在当下失却了内涵;它汇聚了太多的外延,而在眼前模糊了外延。它一直在走向抽象,走向缥缈,因此,作为对“实验小学”本体论问题(“实验小学”是什么?)的回答,需要显现学校主体本身存在的意义。这个基础命题的提出,预示着“实验小学”注定要完成一次承载历史的奠基,进行一场开启未来的对话。

于是,“实小意义”在解构中重构:实验小学的“实验性”其根本应当在于“三实三验”(实行先验、实证推验、实践检验);“实小+”应时而生:实小应当营造一种特有的场所精神,把伙伴精神作为教育共同体的财富,以“三实三验”为基本遵循,激活区域内所有学校的内生力量,从“发展自觉”中寻找前进动力。从体系上讲,“实小意义”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理性结构,更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方略;从旨趣上说,“实小意义”所表达的是一个办学者的价值诉求,我希望通过这种诉求产生“好的教育生态”在场;从伦理上谈,“实小意义”不仅在于全面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还在于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增强社会贡献力;从行动上看,“实小意义”所彰显的是一种办学者的领导力,是一种“向前迈进”并且能够“鼓舞他人”的变革行为。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与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同行,我们坚定实小教育的道路自信。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对“实小意义”的探寻,正是我基于对教育的信仰,进而延伸着的办学实践。实际上,在我的教育情结中,实小,归根结底应该是一种教育主体精神——

担当,则是这种精神的表情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