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理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寻找一个理由

作为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我能做什么?我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理由。

我还在上初中的女儿觉得,对她影响最大的是一位数学老师:“初一时,老师对我说,根据他的观察,我的数学成绩能够进入前五。”那时,女儿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她不相信老师的话,但这位老师很认真地告诉她:“你比你想象的自己更优秀,并且你还有三年时间。”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女儿考了第五名。现在,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三名。她说,这么多人都认为她是个好学生,她不得不努力。

我似乎找到了什么。自我价值是孩子生命活力的源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看清自己,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的一个学生,她成长的触动点是一次哭泣。她说:“那时离中考只有一个小时了,我心底涌出一种令人不适的感觉,感觉无法参加即将到来的考试,坐立不安。班主任觉察到我的异常,把我叫出去谈心。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哭了起来,我害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这时班主任告诉我,中考的确重要,但它不会决定你的一生,没有人要求你考出优异的成绩,只要按自己的水平发挥即可。在老师的安慰和鼓励下,我渐渐冷静下来,最终正常参加了考试。有了这次经历,我慢慢地放下对失败的恐惧,更加注重于如何平衡得失。离开得失,我感受到了更自由的生活。”

我似乎又找到了什么。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孩子成长的机遇,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面对。

几年前,我校国际部第一届AP课程班的学生毕业了,我问一位毕业生:“你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也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你认为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这位学生告诉我:“普通高中的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只需要三天,而在美国教育中,高中三年都在做规划。”有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十几名和三十几名的大学同时录取,他可能会选择去排名三十几名的学校,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我似乎又知道了什么。教师要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看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存在的全部理由。

休伯纳提出教师要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休伯纳说:“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回应呼唤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学会去倾听,但很多时候,我们尝试解决的并不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重要的不是数量和特色,而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能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是师生共同经历的学习过程,“共同创造”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路径。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和学生们一起研究,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