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迷茫,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每一次迷茫,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也谈叙事型教学反思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

走上教师岗位三年有余,时间表上总是满满当当。从早上睁眼开始到夜半灯火阑珊,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当没有时间反省自己的所得,思索自己的价值时,我知道,需要停下来……

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撰写“叙事型教学反思”成为我调节生活节奏、转变视角、获取新动力的主要方式。叙事型教学反思是指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其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文本解读为例,对于同一个文本,不同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便同一读者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同一读者以不同的身份和角度去解读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中学语文教师就是多重身份的读者,他既是一般读者,又是执教者,还有可能是教材编者。多重身份的交织,决定了教师在面对文本时应选定最佳视角,而这选择的过程就可以作为叙事型教学反思的内容。

故事是什么?它有情节结构、生动细节、起承转合。它不同于论文写作的理性思辨,不同于散文写作的随性而至,不同于一般教学反思的碎片化思考,它讲究的是第一现场的即视感、第一时间的参与感、第一反应的真实感,它是感性的,是生活化现场的还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细节捕捉能力和叙述能力。

仅有叙事是不够的,叙事型教学反思的本质仍在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叙事过程中更需要理解自身经验的意义和叙事研究在其专业成长中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在选择叙述对象、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具备问题意识。唯其如此,才能使此种研究方式真正促进专业成长。

总的来说,叙事型教学反思,区别于论文写作的理性、抽象,它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感性现场,它引领教师观察日常的教育生活,从细小的事件中,体会其对专业成长的意义,完善教师的专业视角。尤其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它引导我们捕捉生活中那些诗意的瞬间,贴近大地,而不是浮在语词的星空,由此,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视野,关心他们的所知所解,构建真正的语文生活。

你看见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在丰富的语文教育生活中,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用不同的心境去看,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故事。让我们多发掘那些充满诗意的瞬间,用语文的方式审视自己的专业生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诉说那些动人的情节,收藏那些美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