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招生”频现倒逼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摘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上春丽

“零招生”频现倒逼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摘编)

特等奖获奖论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来说,社会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发展等都需要人才支撑,然而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招生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

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

每年招生工作进入尾声时,我们都会去总结、比较,此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的专业招生情况比较稳定,每年相差不多,但有的却出现“零招生”的尴尬情况。如近三年来,酒店管理专业连续两年出现“零招生”情况,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中职学校也出现过。当专业出现“零招生”时,就可能会萎缩甚至消失。

“零招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专业设置“供”与“求”相矛盾 学校设置专业更多的是从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等方面考虑,如汽车维修专业,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该专业属于技术型,是很好的专业。但依然有部分家长存在偏见,认为其是体力活,又脏又累,不让孩子选报。类似这样的“供”与“求”的矛盾就造成了“零招生”现象。

人才培养“供”与“求”相矛盾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属于人才的“供给侧”,企业属于“需求侧”。由于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不足,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基本的岗位技能不具备,导致企业不看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成为问题,就业难直接导致招生难,形成恶性循环。

教学模式“教”与“学”相矛盾 中职的主要生源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学生,他们比较有个性,学习习惯较差,喜欢动手操作,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索然无味。但现实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一节课都让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课堂少有兴趣。

教学资源“供”与“求”相矛盾 这里的教学资源主要指实训设备。中职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比较多,需要在实训室练习。但实训室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不是每一个专业都有满足学生需求的实训室,有的实训室设备落后、陈旧,从而导致实训课无法正常开展。

中职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中职专业设置思路改革

特色性原则 调整专业设置应注意优化中职学校原有的、至今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以我校为例,原有的学前教育、水晶雕刻这类专业大都是职校最具优势、最能体现职校特色的“拳头”专业,是一种“无形资产”,应当加倍珍惜,要通过适当调整的方式,使之焕发新的青春。

“宽口径”原则 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则必须设置“宽口径”专业,以利于职校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比如旅游专业就属于宽口径专业,就业方向包括酒店管理、旅游风景区管理等。

地方性原则 中职毕业生大多在当地企业从事基层工作,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中职学校要根据坐落区域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特点,围绕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思路来设置专业。以我校为例,水晶是东海的特色产业,所以水晶雕刻专业成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和地方特色专业。

超前性原则 专业设置和调整应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使设置或调整后的专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实现专业建设的成熟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对一致。比如当下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为未来购物趋势,我校就在2014年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

相关性原则 职校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按照与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这样可以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充分利用职校的教育资源,挖掘职校潜力,发挥职校优势。

(二)中职专业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型人才。在教学上,中职学校不能仅仅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以理论课的应用性、技能课的实用性即“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开设课程,并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课程体系,可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实用性”的思路。“厚基础”就是加强普通文化教育和基础教育;“宽口径”就是专业的覆盖面要宽;“实用性”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中职学校要创造条件,利用讲座、分年级合班上选修课等形式,开设具有特色的实用课程。

专业课程组合形式改革 按不同的功能对课程进行分类,分成若干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这种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有利于职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有利于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使职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贴近需求,做到“产销对路”。一般可把课程分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对旅游专业来说,将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调整为《餐厅服务》《前厅服务》课程,就可派生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其调整为《导游业务》《旅行社运营实务》课程,就可派生出导游服务专业。

专业课程内容改革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所以应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所用课时应占到教学课时的30%以上。学校要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并将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积极组织实施,使毕业生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

(三)中职教学方法改革

在目前中职课程教学中,作为供给方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得太多,而需求方的学生也主要是“学”知识,学习选择权太少。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倡自学—辅导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学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四)师资改革

学校需要配备一支理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比较缺乏,要进行师资队伍改革。教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自学、进入企业上岗训练等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内的人才做兼职教师,增强教学效果。

(五)中职学校教学资源改革

中职学生技能训练项目多,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制定实训室发展规划,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室规范化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