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的实践探索(摘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的实践探索(摘编)

——以班级积分制为讨论中心

赵加春

教育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实质就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即突显“人”的价值与地位。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一过程的开展,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引。

对此,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双本位”理念的班级管理,即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那么,“双本位”的班级管理理念如何具体加以实施,这是一个关键点。

班级积分制的实践探索

“班级积分制”是笔者探索“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下的一次班级管理与班级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2012年执教至今,开始摸索,从最初的学生“扣分”到学生“加减分”,再到现在实践试行的“班级积分制”,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评价方式的调整改变,伴随着自我教育教学的成长,也是“双本位”(生本与师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各学科学习、班级常规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领取班级积分。当然,每一名学生的基础有差异,身心特点也不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班级积分制”是基于学生自身成长个体差异性的评价。

“班级积分制”要求每一名学生,每月要积到35个积分(视具体情况,积分会调整),班级积分最高的7名同学,评为班级每月之“星”,享受一个月的“福利待遇”,个人照片张贴班级荣誉墙一个月,班级积分最高的前15名学生,评为月先进,进行相应表扬奖励。

教师为主导的宏观调控

同样,“班级积分制”诠释着“双本位”班级理念,即“生本”与“师本”的融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应打破传统的“师本”理念,进行以教师为主导的宏观调控。

以教师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是在对每个学生爱的基础上,真诚看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心中有数。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班主任就应该“简政放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做。“班级积分制”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实践探索。

每周五的下午第一节课,进行班级周工作的小结,正、副班长、中队长及学生代表进行周工作汇报,此时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种大方向的宏观调控,组织、指引班级学生向前进,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给他们全方位的信任。班主任把班级交给学生来管理,不是冷冰冰的工作指派、命令执行,而是充满温情,充满爱的悉心呵护。以教师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实质是“师本”爱的情感释放,给学生以信任,他们会以出色的表现回报之。“双本位”班级管理是爱的教育管理理念的体现,作为其中心的“班级积分制”亦是一种班级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参与

那么,如何做到“生本”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答案就是“思想指挥行动”,学生有了“班级管理”、“班级主人”的意识,自然而然地就融入到班集体中,参与班级的工作管理。为此,在晨会、班队等课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应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以加强班级成员的沟通交流,促进友谊,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意识哪里来?到具体实践中去获得,获得又推动实践的发展。这样实践下来,效果令人欣喜。 而这些活动内容,又和“班级积分制”环环相连,学生需要自己去主动积分。

以“生本”为核心的全员参与,需要一套完备的组织系统,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个组织系统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对此,我们班形成一个以五人小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成员由班主任进行考量任命,为的是给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的机会,尤其是班级中的学困生。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真正做到班级管理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班集体的建设、班级的管理,不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参与,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是学生校外的最好老师。班主任应多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定期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双向的友好互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班主任应组织一定的校外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一理念的贯彻和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共同努力。“师本”与“生本”的和谐发展,有机统一,是教育最高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老师幸福地教”的重要价值标准,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真核。而笔者探索实践的“班级积分制”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