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上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再谈高品质高中的建设(上篇)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卫国

编者按 2015年,我省召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围绕“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主题展开研讨。近日,2016年全省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在会上再次就高品质高中建设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提出建设高品质高中,要凝练办学之魂、厚植文化之根、培养高素质之人、做强立校之本、创新建设之路。本报将分两期刊登朱卫国副厅长讲话,并推出省内多所学校探索高水平高中建设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在去年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我围绕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重点分析了办高品质高中的基础条件、发展趋势,突出了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和建设思路。今年的研讨会,我们再一次将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品质高中作为主题。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再谈一谈建设高品质高中问题。

一、凝练办学之魂

一所高品质高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灵魂,这种灵魂就是办学理念,通俗地说就是办学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建设高品质高中必须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使之真正成为一所学校的品牌,可以考虑从四个角度去凝练。

(一)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思想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品质。加强公民道德、文明礼貌教育,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发挥各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查看了全国200多所重点高中的校训,发现绝大多数都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角度凝练而成。这些都是各所学校文化传承、历史经验的积累。建设高品质高中应当根据新形势赋予普通高中的新任务,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使之成为新的办学之魂。

(二)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职业道德,从道德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工作者要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职业道德。当前,普通高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按课表开课、满堂灌、机械性训练、课业负担过重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导向没有根本改变,教育规律没有得到真正遵循。我一直以为,何为教育规律,只有教育工作者相对清楚;依靠谁去遵循教育规律,也只有教育工作者才能承担这个责任。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能够真正出现一批高中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将其视为一种职业道德加以自律。希望大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一种办学之魂。

(三)把执行课程标准作为神圣天职,从教学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标志。这几年,我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观念统一、名师辈出、实践多样的教学改革成就,为高中教育教学进一步走向内涵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中教育的教学形态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新的课程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化成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学方式简单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有一批学校自觉、带头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并把它作为每一位校长、教师的神圣天职。这一点同样可以凝练、提升为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魂。

(四)把鲜明办学特色作为传承品牌,从管理的角度凝练学校的办学之魂。我们一直提倡和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所谓特色是区别于其他而独有的特质。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品牌,对内能够凝聚力量、指引方向;对外能够引领示范、扩大影响。一所学校形成特色、成为可传承的品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结果。我也希望在建设高品质高中过程中,各学校不断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在已经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凝练、提升学校的办学之魂。

二、厚植文化之根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元素。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建设高品质高中文化的多样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表现,建设高品质高中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厚植文化之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去培植。

(一)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的有形文化,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应当赋予校舍、场地、景观、教室、场馆、走廊、过道等有特色的文化内容,使得建筑、教室、廊道、景观等都有艺术美感、人格寓意和人文故事,都能起到审美作用和教育意义。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应当体现本地特点和反映本校特色,城市有城市文化,农村有农村文化;历史长的学校有文化,历史短的学校同样可以建设文化,关键要设计、挖掘和创造。总之,培植高品质的物质文化要让古老建筑、场所有故事,让新的建筑、场所有品味,使校园有校园的样子,对物质赋予更多的人文内容。

(二)培植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隐性文化,具有非物质属性,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物质文化可以转化为精神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校史馆等都是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载体。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是精神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我省有一批高中的校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品质高雅,这些都是高度凝练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以及仪表言行等都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凝练和创造高品质的学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培植高品质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品质的教学文化建设要在提高课程文化品位、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在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变“课程压缩”为“课程延展”方面下功夫。建设高品质高中要着眼于内涵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文化,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文化的整体转型,塑造更符合教学规律、更具有时代特点、更顺应世界潮流的教学文化。

(四)培植高品质的制度文化。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更具根本性意义。建设高品质的学校制度文化要全面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根据不同学校特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主管理。要提高学校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将办学理念寓于管理之中。校长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创造者和践行者。一位好校长能够带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要重视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培养校长文化情怀,创造更多有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