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精心对待她的人
本次大赛获奖实属意外之喜。之所以说是意外,实因个中曲折滋味难以具言。
5年前,我还在苏北某县一所小有规模的私立中学任教,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过一些小小的成绩,然而从未在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于是引为心中憾事,便暗暗鞭策自己,誓将该奖项的“一等奖”拿下。
之后,我南下广州,继续追寻自己的教育梦。在校长的着意栽培下,那是我课堂教学成长最快的时机。但那几年教学论文写得很少,更多的是教学随笔、小诗、小散文,以聊慰自己漂泊异乡的孤寂心情。
后来,由于家中发生变故,为了方便就近照顾家人,我再次回到江苏。也许我真的是个幸运儿,就在我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惶惑焦躁之际,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舒惠校长约我面谈。她明媚爽朗的性格征服了我,而她也决定给我一次机会,还让我负责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这虽然是一所新办的学校,但有一支热衷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更有一批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定期前来指导教科研工作。一年多来,我收获颇丰,读书学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不禁长恨起那调皮的时光匆匆溜逝,且喜那充栋的新知妙韵无穷了。
拉拉杂杂写了一大堆,我只想说,无论身在何方,置于何境,读书学习必不可少。
今年8月底,我偶然听说了这次大赛。由于我是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于是发动学部老师一起报名参赛,其中有4位老师获奖。
至于我个人,我想,主要得益于自己平日里兴之所至、不带任何功利的看书习惯。在这种状态下的阅读,时常会生发些灵感,有了灵感,便情不自禁要拿到生活中印证,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胡思乱想、胡乱尝试和信笔涂鸦的习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正在拜读潘新和先生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孙绍振老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以及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我这人看书原本没什么章法,喜欢在同一时间段看不同的书,在对照和比较中偶有所获,那段时间我拟了7、8个题目,都是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一气之下,便将之全扔进了我的“碎片”文件夹。
看到了论文评选通知后,我又进入“碎片”文件夹翻找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有了思路,一口气码了四五千字,转过头再把评选通知仔细一瞧,懵圈了——啥叫“供给侧改革”?出于对这个概念强烈的好奇心,我阅读了贾康的《供给侧改革十讲》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著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本书,懵懵懂懂地似乎弄明白了点什么,几经易稿,终于炮制出一篇自觉还能拿出手的文章,忐忐忑忑地与我校其他老师的文章一起投了出去。
当得知自己获得特等奖时,我感到意外的喜悦,喜悦之余心中不免涌起淡淡的酸涩。但“机会总是喜欢垂青那些曾经或正在精心对待她的人”,这句正能量的话语还是驱散了心中不少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