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园丁之路,任重道远
“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是我工作以来基于所在乡镇农村小学的一次探索,“双本位”即“生本”与“师本”。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那么,班级管理如何跟进新课改的步伐?这是班级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如何让一个班级如家一般温暖,那么首先要去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一言堂。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这一过程的开展,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引,由教师主导的宏观调控:“简政放权”,定期班级汇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放手交给学生,完备班级组织系统,创设班级常委会……
实践探索下来,班级管理的效果不错,所带的第一届学生班级各项常规工作一直处在学校前列,更重要的是班级凝聚力很强。但新带的第二批五年级的学生很活跃,学生更加自我,更加个性,班级向心力明显不足,这时就需要继续探索“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慢慢地,我意识到“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缺少一个具体量化的指标,借鉴大学的学分制,是否可以引入“班级积分制”?
于是,我开始草拟“班级积分制”实践草稿,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领取班级积分,“班级积分制”是基于学生自身成长的个体差异性评价,是在“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下,班级管理与班级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新探索。
之后,六年级一学年中,我大胆尝试,用具体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比较顺利地送走了我的第二届毕业班学生。而用量化的数据进行实际的成果对比后,我发现,第二届学生总体比第一届学生进步明显。“班级积分制”的大胆尝试,完善了“双本位”班级管理理念的研究,也是乡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一次探索体验,至此,也就完成本篇论文的感悟思索。
如今,无论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教师成长,还是当下热点——教育供给侧改革,作为教育人,我们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要探索实践的内容很多很多,自己现在探索的“班级积分制”只是一个开始。我想,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用情教书,用心育人”,才能体味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