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自强不息的攀登者
——记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
■通讯员 胡卫娜
陆小华
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他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他是负有盛誉的国际化工热力学学术会议PPEPPD2010主席、《化工学报》副主编;他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他就是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小华。
“陆老师是一本励志的大书,他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动地诠释着自强不息。当我们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就会想到陆老师,就会受到鞭策,重新焕发斗志。”陆小华的一名博士生说道。
陆小华幼时饱受病魔折磨,身体落下了严重残疾,但他不卑不亢,勤奋自强。从不言败的陆小华冲破重重壁垒,成为中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并于1988年提前一年毕业,成为教育部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化工热力学研究对实验数据的测量要求特别高,1990年3月,腿脚不便的陆小华在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困难的条件下做出了与国外同行同等水平的成就,荣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奖学金。1997年,陆小华突患脑溢血,还在养病期间他又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为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奠定了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觉得比起个人的成功,学术的传承、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发展、学科的强大显然要重要得多。”作为时钧先生的学生,陆小华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甘为人梯、扶植后学。他说:“研究生是社会的精英和栋梁,不能狭隘地以发表文章来要求他们,而必须在人文精神的涵养下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切实担负起繁荣国家和民族的责任!”陆小华培养的100多名硕士、博士中,10余名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及国内知名高校成为教授和博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陆小华不仅对自己的学生用心,对许多素不相识、有志于科研的年轻人,他也总是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曾有外地的青年学者向他请教如何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主动给予指导,提出意见。
近年来,陆小华被国际会议邀请作主题报告20余次,发表论文28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尽管陆小华有着炫目的头衔和无数的荣誉,但在学生和同行的眼中,他却永远是一位自强不息、睿智博学、高瞻远瞩的攀登者,是一位思维活跃、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淡泊名利的求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