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校长来自江苏淮安”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咱们的校长来自江苏淮安”

——记援疆干部、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陶爱忠

■本报通讯员 于兆文 项生

新学期开学已近半个月,刚从新疆援教回来的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书记陶爱忠有一点“水土不服”,他开始想念千里之外的新疆的孩子们……

舍小家为大家,下定决心援疆

2015年9月,新疆兵团第七师125团驻地柳沟秋意正浓,125团召开全团教师大会,宣布团党委决定:任命来自江苏淮安的援疆干部陶爱忠为125团教育科科长、125团中学校长,驻点开展教育援疆工作。

回忆一年的援疆之行,陶爱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当初接到组织上的电话,让我考虑去新疆援教时,我很激动,但激动过后又有些忐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顶梁柱一走一年,家人怎么办?我主持楚州实小全面工作刚一年,实小分校区建设工作也才启动,离校以后这边学校的工作怎么开展?新疆那边的情况不熟悉,到了那边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带着一肚子的顾虑,陶爱忠回到了家。

“你去援疆是好事,我支持。唯一困难的就是两位老人的照料……”当陶爱忠把自己的顾虑和思路告诉妻子时,妻子没再多说什么,只能按照陶爱忠的思路,实在忙不过来时就请邻居、亲朋照应,自己多吃些苦。“儿子,你到新疆援教的事是大事,我们不扯你后腿,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陶爱忠年过七旬的父亲的话,更坚定了他援疆的决心。

以身作则,让柳沟教育换新颜

到125团中学后,陶爱忠看到的是陈旧的校舍、残缺的功能室和几近空白的校园文化……为改变学校发展状况,几经思考,陶爱忠决定从规范抓起,从细节入手,甚至车辆停放、班会课程序、巡课制度的建立等他都亲自抓。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陶爱忠都带头做到。从陶爱忠的住地到学校大概有10多分钟的路程,但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原因,打着手电筒上下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每天都比老师们提前到校,检查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待师生全部离校后,我才下班。”提起曾经每天的上班节奏,陶爱忠脸上扬起了笑容。

“再辛苦,我也要坚持,否则别人怎么服你,凡事必须自己带头。”陶爱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慢慢地,陶爱忠用细节感染了兵团同事,用自律影响了兵团同行。“陶校长来了,一开始我们有很多想法、疑虑甚至排斥,但现在我们彻彻底底地服了。”提起陶爱忠,125团中学副校长雷彦如是说。2015年11月下旬,125团中学接受第七师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大检查,第七师教育局副局长徐林平评价说:“陶爱忠校长来125团中学短短两个月,学校除了硬件,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变化,相信假以时日125团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在此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内,125团中学在第七师实现了多项突破:开通了七师第一个顶级域名的校园网站,创办了七师第一份校报《军垦少年》报,组建了七师第一个小学名师工作室——“陶爱忠名师工作室”……2015年11月,125团中学选派于杰和乔雪梅两位教师赴内地参加全国“蓝宝石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陶爱忠亲自帮助两位教师定课、备课、磨课。最终,两人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情系新疆,持续支持兵团教育

在抓好学校管理的同时,陶爱忠还和学校顾问王其明一起努力,为125团中学争取了四位一体机两台、会议室的音响一套、少儿图书近2000册、校园气象站设备一套、总价值近10万元的心理咨询设备两套。在陶爱忠的努力下,学校还多次邀请江苏和七师的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训,并选派校级干部、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到淮安挂职学习,形成了双向交流的良好机制。其间,陶爱忠还牵头联系了江苏的多所名校,成立了“五地六校教学研共同体”,打造了一条横跨中国东西部的教育“丝绸之路”,为兵团教育的跨越发展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

今年年初,七师全体领导班子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代表,陶爱忠被特邀参加。座谈会上,七师党委书记、政委赵轶平说了这样一句话:“来的人要是能当‘主官’的,就像咱们的陶校长!”

8月底,陶爱忠结束了他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来自淮安市泾口中学的援疆干部陈志亮接过了陶爱忠的援疆“接力棒”,担任125兵团中学校长。临行前,第七师教育局多次挽留陶爱忠,希望他能继续留在兵团。最终,陶爱忠受聘担任该校顾问。“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两地学校相互交流学习,我也会经常回新疆,尽己所能,帮助、支持兵团的教育发展。”陶爱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