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特聘教授说

江苏大学刘晗青:

2013年10月,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来到江苏大学药学院工作。虽在美国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光环”,但作为一个新引进的年轻教授,在回国之初还是遭遇了不少困难,例如职称和导师资格问题、海归人才的“水土不服”问题等。幸运的是,当年我就被聘任为江苏特聘教授,获得了成长和发展的足够空间。

入选江苏特聘教授后,学校一系列关于省级人才的政策消除了我关于职称和导师资格的后顾之忧,让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研究生的加入也大大加快了我的科研进度。而面对陌生的国内科研环境,为备战特聘教授和其他项目答辩,学校、学院领导和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指导我填写申报书,进行多次预答辩,我迅速克服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很快,我就组建了自己的肿瘤靶向和精准治疗研究团队,研究项目进展迅速。在学校的推动下,我的研究项目正在和国内最顶尖的肺癌临床医生进行一系列合作。

徐州医科大学高灿:

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培养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2010年,我结束了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徐州医科大学,2012年1月被聘为第二批江苏特聘教授,期满考核优秀获得续聘。

回到徐医大后,学校对我充分信任,在科研经费配套、仪器设备购置及团队建设上给予我大力支持,不断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学校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很快建立了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并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资助,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成果和荣誉。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徐州医科大学的土壤,又谈何人生价值?学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家。在国外多年总会有漂泊感,回到祖国才感到有主人翁的精神,才触摸到了事业的蓝天。由此我更加珍惜所在的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的良好氛围,更加热爱所工作的徐州医科大学,也由衷感谢江苏特聘教授政策,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

苏州大学钟志远:

攻克癌症是世界难题,我带领科研团队在癌症靶向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有11项发明专利实现转让。2013年获聘江苏特聘教授,我更感到责任重大,提醒自己不但要取得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必须推动成果转化,引领癌症靶向药物产业发展。

江苏特聘教授经费使用相对灵活,没有太多条条框框,解决了学生劳务费不足及仪器购置和维护费缺乏等问题。学校对特聘教授团队建设及人才项目申报等也给予了全力支持,目前我已成功被遴选为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