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创新的田野中勤耕不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

在科研创新的田野中勤耕不辍

■通讯员 南逸轩

2012年成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第二届树兰医学青年奖……1978年出生的胡志斌还未足40岁,却凭借在肿瘤分子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等领域的突出成绩,早已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然而,面对这些“光环”,胡志斌总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低调姿态,继续埋头于自己科研的“一亩三分地”里勤耕不辍、执著追求。

2002年至2007年,胡志斌先后在南京医科大学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他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留校任教。就在留校的第二年,这名年轻的“75后”就被破格聘为副教授,2010年又被破格、破例聘为教授。

多年来,胡志斌从未停止过对肿瘤分子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的探索,并在恶性肿瘤易感基因的发现、精确诊断生物标志物、肿瘤异质性的生物学机制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2013年受聘江苏特聘教授后,他更加铆足了劲,在原有的研究基础及研究方向上,进一步深入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胡志斌在多种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被广泛关注和引证,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此外,他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9件,已授权6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及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在学科建设方面,胡志斌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仅从国内外引进多名具有创新思想的学术骨干,而且加速对在职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支持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并与国外多个知名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逐步形成较稳定的科研方向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同时,他积极吸引海内外科技人员在本学科开展合作研究,并提倡联合发表论文,联合在国内外申请课题,联合举办短期讲习班等,大大提高了本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在胡志斌带领的科研团队中,已培养出国家“优秀青年”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江苏省“杰出青年”2名、江苏省“优秀青年”1名,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坚持学术梦想的同时,胡志斌也认真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在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绩斐然。他在分管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期间,主要致力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作为主要完成人,他率领科研团队完成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他个人也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文明职工等称号。

自2015年7月担任江苏省医药实验动物基地主任一职以来,胡志斌积极完善动物基地机构建设,成立党支部和工会小组,成立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建立各级质量安全和技术规范,服务于全校教学科研和全省的实验动物事业,充分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对为人师表的不懈追求和对教书育人的坚守与执著。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尽管身兼数职,但胡志斌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他是青年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胡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