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万紫千红春满园
——昆山市城北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名城昆山,玉峰山北麓,有这样一所学校:她创办于1977年,在近4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内涵,如今教改创新的春风再次使她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使她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她就是昆山市城北中学。
城北中学主要承担昆山市玉山镇北部地区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任务。多年来,该校秉持“让每一个学生都闪光”的教育理念,以“诚、博”为校训,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以文学、科技特色教育为办学思路“两翼”,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北中学先后获得江苏省第三届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平安校园、昆山市文明单位、昆山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昆山市平安校园、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摇篮奖等数十项荣誉。
德育工作求创新
学校确立“德育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团队干部、年级组长及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学校积极与社区、家长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的育人网络,为常规管理实现全员、全时、全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行由校长负总责、德育处具体落实、班主任抓班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每名学生都和班主任签订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责任书,各班班主任与德育处签订责任书,从点滴抓起,从一日常规抓起。《城北中学十项评比管理制度》是这一精细化管理的生动体现。如今,在城北中学,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蔚然成风。
利用先进的媒体手段,及时准确地了解班级学生动向。为了保障校园生活的健康和安全,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每日晨检制度,这对于校园内的卫生环境和人身安全而言关系重大。以往晨检主要在早自习时由班主任检查病假和事假情况,如发现学生中有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水痘等,及时填写表格并报告卫生室。近年来,学校对这项检查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材料上报的形式,建立班主任QQ群,优化晨检制度。校长、班主任、各相关科室人员共同加入QQ群,班主任每天将学生的出席情况在第二节课前上传完毕,经德育处整理统计,汇成每日总表存档并传送给校长,以便校长第一时间知晓各班学生动向,与班主任直接交流,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目前,学校56个班级通过使用QQ群,极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运用家校路路通,推进家校联系,缩短了师生、家校间的距离,使学校和家庭间形成了相互理解、和谐统一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用好法制教育工作室,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作为昆山市首个建立法制教育工作室的初级中学,如何让这个工作室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城北中学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法制教育工作室”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延伸法制校长职能的有效平台。学校特别聘请昆山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的吕所长为法制副校长,以“服务学生、宣传法制、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为工作方针,以法律教育、法律咨询和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责,建立派出所与学校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格局。由于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学生人数一半以上,他们的父母有的忙于生计,有的文化程度较低,平时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和管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有些学生厌学、逃课,甚至思想叛逆、行为出格。对此,学校积极做好这些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对问题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并实施跟进调查,对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由法制副校长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通过法制工作室这一平台,家长和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免孩子误入歧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前进,是城北中学德育的精髓所在。
教学科研求突破
学校的发展源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源于教科研的不断创新。教科研使新上岗教师“拖着走”,中间层教师“推着走”,骨干教师“领着走”。“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从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规划到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学校广泛开展教学内功比赛,同题异构、同题再构比赛。目前,学校有星级教师12名,昆山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1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37名、教坛新秀2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名,骨干教师比例在同类学校处于领先地位。
从问题到课题。从自身遇到的问题中选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让教科研成为“问题的对话”,是城北中学教科研的宗旨。2015年,由城北中学课题组开展的苏州市级课题“五个严格背景下有效教学新途径”研究项目顺利结题。目前,在“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各学科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中,学校试图挖掘初中各学科中可以利用的、具有综合实践活动价值的资源,从而在各学科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科教学,并将资源整合,构建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目标。
以课题促课改。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习与研究、教研与培训、课题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为主线的教研训一体化体系更加扎实。教研真正的目的在于教学实践,通过分享、交流、共享,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是城北中学教科研“抓点、拉线、求面”教研模式的要求。学校以动态管理为抓手,以各教研组为基地,以学校网络为平台,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为思路,实施教研兴学战略,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近3年来,学校承担了市级以上大型教学研讨活动32次,开设了公开科研、教研活动课100余节,在省市各类评比、竞赛中有356人次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2015年以来,王珈妤、夏丽珍等近60位教师在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中获苏州市、昆山市一、二等奖;学校全体年轻教师参加了昆山市“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其中密欣忆、李婷等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陆燕婷等教师开设了苏州市、昆山市教学公开课;胡玥等近40位教师在昆山市“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其中陈媛捷、潘晟、周佳妮等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评省级优课;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获优秀辅导奖。
聚焦课堂求质量
站在理论高地全方位观察课堂,提升创新教育课程领导力,引领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全面向课堂求质量,这是城北中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强化备课组活动。为构建质量体系,实施质量目标,每位教师都签订了质量责任书,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分解目标任务,以“五个严格”为总要求,以“六个认真”为每位教师的考核标准,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为基本要素,开展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统一进度,集体备课,合理分工,编排复习资料,集众人智慧,争取最优质量。每学年,根据备课组活动效果及教学质量,学校评选出最佳备课组,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从教师业务考核到进一步规范教师“六认真”,全体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和编写教案成为常态。学校通过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期间检查教师教案,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分层次教学。探索“高效低负”,推进教学模式转变,重点抓教案设计,关注学生课堂过程,开展促进式教学、分层教学,是城北中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高效低负”。
深化各年级调研。精心打造效能课堂,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听课机制,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建立质量分析制度,依靠的就是课堂创新。近年来,城北中学3个年级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进入全市初中领先行列。学校每学期对各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活动,由行政人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师的亮点和不足,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综合素质。每学年,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一等奖的教师面向全市进行展示,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正在形成。
巧用多媒体技术。城北中学多媒体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一类标准,并于2008年实现网络班班通。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创新和实效,现56个班级教室都采用交互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备课组集体研讨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网络视频教学。逼真的视听模拟效果,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学校的微格教室,各教研组每两周安排一次教学,通过录制和回放研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还组织全校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两天的“电子白板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鼓励40周岁以上教师参加,并聘请外校专家作为评委,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以赛代练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学校历史组获“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赛项“网络教研团队”一等奖,英语组、政治组、数学组分别获昆山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团队赛一、二等奖;潘瑛芝等5位教师在微课比赛中分获苏州市一、二等奖;胡玥老师获昆山市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并代表昆山市参加苏州市录像课比赛;许美玲老师代表昆山市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课例大赛”;周文娟老师获昆山市实验技能操作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昆山市参加江苏省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严明老师制作的“三通式快速加液器”代表昆山市参加了苏州市自制教具比赛,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提升了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特色亮校求品质
近年来,城北中学把昆山少年文学院课程与文学创作教育相结合,综合实践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少年文学院美名扬。在昆山市教育局、昆山市文联的联合支持下,城北中学于2009年8月创办“昆山少年文学院”,聘请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苏州大学范培松、方世南教授担任顾问,昆山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郁建中先生担任昆山少年文学院院长。文学院众师云集,每周二、四下午,都有作家为学员上文学创作指导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巧林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山市作协主席沈明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山市作协副主席盛永明、雨林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吴长青先生等知名作家和苏州大学文学院优秀研究生共同担任少年文学院的文学老师。每到文学课,学员们都十分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尤其是作家们深入浅出的文学给养、文情并茂的范文佳作,给他们带来了特别的精神洗礼。近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缩短了学员们与作家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
在昆山少年文学院,学员们广泛参与各类活动,放飞青春文学梦想。在昆山第五届读书节诗歌朗诵会上,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少年文学,文学少年》《美哉,玉山》《玉山,我要为您尽情地歌唱》等诗作,获创作类一等奖、演出类一等奖。每学年,昆山少年文学院都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在昆山市作家协会、昆山少年文学院联合组织的“读名著·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文学院众多学生的优秀表现引人注目。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昆山市教育局、昆山市文联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师生读写活动中,学员们更是连获佳绩。昆山少年文学院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学师生读写大赛团体奖。在昆山市精神文明办、昆山市教育局和昆山市文联联合举办的中小学文学之星作文大赛中,每一届都有多名文学院学员分获特、一、二等奖。在《青春》作家走进昆山少年文学院活动中,小学员们与作家开展了面对面的文学对话,在《青春》和少年文学院之间架起一座文学交流的桥梁。为了追寻党的足迹,昆山少年文学院全体学员参加了“90后走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红色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开展昆山、深圳、香港三地文学交流活动,与深圳红岭中学、香港岭南中学结为文学交流友好学校,进一步发挥昆山少年文学院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宣传昆山文化精神,传播江南文化意蕴,融合三地文化元素。中国作家网、新华网、江苏作家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外,昆山少年文学院发展论坛、文学夏令营、昆山公路采风等活动也有声有色,北京文学夏令营活动更是得到了国家现代文学馆的大力支持。
科技教育远扬帆。学校重视劳技、科技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现有专职和兼职劳技、科技教师9名,其中4名是苏州市及昆山市劳技、科技教育骨干教师。钱月明老师是苏州市劳技学科带头人、昆山教育局教研室“中学劳技、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教研员,曾接受过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合作天津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劳技师资培训;沈育老师是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科技创新组副组长,曾获第九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第四届昆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耕耘奖”等。一路走来,学校劳技教育实践收获颇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开展了“探索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教改实验,并获得了成功。1994年,学校受到原国家教委基教司表彰,同年11月,被共青团中央、原国家教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1995年,学校被原苏州市教委确定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劳技教学项目”试点学校。学校现有金木工、电子电工、工艺制作等3个专用教室,开设有金工、木工、电子、工艺等劳技特色课程。劳技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此外,学校科技教育实践也是硕果累累。进入21世纪,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城北中学以此为契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重要抓手。作为苏州教育局认定的“苏州市科技特色学校”,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与科技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科技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使学生了解创造发明技法;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对“小制作”和“小发明”产生浓厚兴趣;组织既动手又动脑的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013年以来,学生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达400多人次;多名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40多名学生的作品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作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钱月明、许丽华、沈育等教师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优秀辅导员”;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8月,朱妍妍同学获得第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奖。学校800多名学生参加了第26届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1名学生获省二等奖。顾祉杰、吕畅同学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在第九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论文答辩活动中,4名学生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预备小院士;在第十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论文答辩活动中,王峻然同学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庞咏迪、李东骏同学分别被聘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和小研究员,辅导老师吴佳微、沈洁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称号。2015年,学校多名学生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其中王峻然同学的作品“校车自动计人数系统”获江苏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无论是在诵读名著、演绎经典还是网络读书活动中,城北中学“书香校园”的称号当之无愧。而在舞台剧比赛、文艺汇演、昆山市田径运动会等舞台上,城北中学也赢得了阵阵掌声。在2015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信息学奥赛小分队一路过关斩将,再创佳绩,共有13名学生分获国家级二等奖,江苏省三等奖,苏州市一、二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些被不断刷新的数字,不仅仅是城北中学全体师生的骄傲,更是学校跨越发展的有力体现。光阴转瞬即逝,城北中学承前启后,不断探索,开拓前进。让我们共同期待,昆山市城北中学的明天更美好!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朱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