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回归校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学习回归校园

■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丁正后

“双减”政策公布,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对基础教育将产生深刻影响。“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应该如何主动作为?我以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文件,再次明确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短短2年多的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重磅文件,聚集课堂教学环节,这是极其罕见的。从另一个视角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将是“双减”之后,学校影响力重新洗牌的重要评价标尺。

首先,在认识与理念层面需要全面提升。要把课堂看成是学生生命成长的40分钟,从育人的视角,从学生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这些基本要求,需要研究学情,需要研究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更需要确保走进课堂之前课程校本化、策略师本化到位。

其次,在课堂实践层面需要持续更新。基于目标展开教学,以终为始推进教学;使用导学单,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改课堂训练为当堂应用,变单课设计为单元整体设计,改教小问题为教大概念,在课堂不断探索新的可选路径。

第三,在课堂有效性评价上需要更加精准。如何定义有效课堂?如何评价教学设计?如何评价教学实践?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做好教学效度评价,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巩固与强化。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对教师实践进行对比性评价,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度。

更加关注作业的价值、质量与管理

首先,深刻认识作业的价值。作业是必须的,因为它有三大功能:一是巩固与强化功能,二是教学效度评价功用,三是弹性作业对学生潜能的激活功能。

其次,不断提升作业的质量。“双减”之后,校本化、师本化、多层次的作业本,将成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重要的标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形成年级、学科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的作业本,推进基础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落实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做好反馈,不断提升作业效能,将负担减下来才能成为现实。

再次,科学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这是基本做法。更重要的是要聚焦校情、学情,科学化、整体性提升作业管理的水平。加强调研,定期、不定期深入学生中,真正掌握学生作业负担实情;加强指导,科学研判作业效能,提升作业质量;加强合作,优化管理方式,聚焦育人实质,提升作业贡献度。

更加关注适切的服务,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双减”政策在强调“减”的同时,要求学校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关注作业管理,特别提出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具体要求,指出了学校、教师努力的路径。

首先,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学校教育的保底与发展功能。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让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成为合格的毕业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校园内“吃得饱”。

第二,通过多元有选择的兴趣课程,让每个学生找到素养的长板,成就每个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影视欣赏、兴趣小组等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