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构建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打造“智慧心育”平台,多维度为学生赋能——

全方位构建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 孙俊丽 高馨 雷宁

多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品牌建设“六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制机制,为学生发展赋能。

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够“力”度。学校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认识自我、科学规划、全面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1234567”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打造“智慧心育”平台,紧紧抓住教学和活动两大教育阵地,把握知识普及、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个重点工作,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四级网络、心理预警帮扶五级体系、心理危机干预六级体系和七个工作维度,全面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打造了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集咨询、规划、测量等多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确保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费用不低于生均15元,全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培育有序,师资团队有“梯”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3人为中国心理协会注册心理师,1人为注册助理心理师;4人担任江苏省大学生心理热线志愿者;2人担任华中师大心理热线志愿者;疫情期间,为全校学生开通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学校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制定阶梯式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案例督导、工作研讨、专题培训等,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化方向参加培训,确保每年学习超过60学时;开设兼职教师心理专题培训,吉梅教授的《焦点解决工作坊》连续开设4年,已培训160余人次。

与时俱进,智慧教学创“新”度。学校自2012年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016年,推出“云课堂”教学平台,全面优化教学形式,通过云签到、云互动、云组队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帮扶。陆续开设《生命教育》等5门选修课,2019年打造心理“常工金课”,2020年推出《逆境携行,同心抗疫》线上心理防疫课,2021年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智能推送,危机干预抢“时”度。学校自主开发“智慧学工”学生管理平台,设置“心理预约”“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系列心理版块,全面掌握重点关注学生动态,实现心理预防与干预的“时效性”。智慧学工自主采集学生在校的学习、消费、活动等基础数据,智能识别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并推送预警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真正做到心理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实时性”。2020年,学校开通 “情绪打卡”模块,系统自动推送情绪自评分低于2分的学生,心理辅导员及时联系介入,截至目前发现潜在危机学生85人次,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实现心理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及时性”。

聚焦规划,学生发展重“效”度。学校将焦点解决技术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依托“智慧学工”建立“学业、职业、个人和社会能力”四个发展维度、20个诊断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通过循环的自我诊断、自立目标、自主实施、自我改进,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创新、改进、提升。同时采集学生成长发展的大数据,准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学校的“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改革与创新项目,是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本专科院校立项的30个项目之一,现已顺利结项。

聚合资源,协同育人显“温”度。2020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常州市第一家与专科医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合作的高校,与常州市德安医院签订医校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医校合作机制,畅通了从学校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绿色通道,提升了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的有效性。全校各班级均建立家长微信群,选取新生报到日、学生就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亲子工作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提升家校联系频率,强化家校育人合力。

项目引领,素养培育拓“维”度。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所需,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文化内涵等资源,重点打造了“以文化心·文化育心”“身心共健·育人育心”等多个心理育人品牌项目,以发展性、主体性、实效性为指导原则,“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推进四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心理学会举办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比,承办了苏南中心“完美旅程”心理音乐舞台剧(常州区)的活动、常州市雷锋广场大型现场心理咨询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