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双减’生态立方体”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科学构建“‘双减’生态立方体”

■庄惠芬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巨大变革。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共识,优化学校管理机制,重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深化教育体系综合改革,创新构建了“‘双减’生态立方体”。

前置行动,为“双减”打好基础

开启三项“双减”调查单。8月份,学校从校外培训的参与情况、现有作业的完成现状、学习成长中的困惑需求三个维度设置学生调查问卷,形成“学生需求单”;从对校外培训的看法建议、对课后服务的期待需求、“双减”工作中的协同可行性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形成“家长期待单”;从对“双减”的认同担当、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课后服务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形成“教师可行单”。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三份调查报告,成为学校制订“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开好三节“双减”前导课。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学校首先开启第一节“双减”前导课——教师的使命共识课。教师是实施“双减”工作的主体。学校通过座谈沟通、校内宣讲以及制度设置等,最终与教师在作业设计、五项管理以及延时服务上达成共识,让全体教师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格局中认识“双减”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发起了与家长交流的价值认同课。学校面向家长开展调查、座谈以及线上交流,让家长认同“双减”是对现行教育体系的调整和优化,让家长明白“双减”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学校深知,实施“双减”,是出于对教育观念的纠偏、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和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于是,一场社会的观念再生课有条不紊地展开。学校与社区开展各项联动活动,形成资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以及育人共同体,达成教育共识。

制定三份“双减”子方案。要让教师、家长支持“双减”、执行“双减”,在“双减”中形成智慧,就要发挥评价的杠杆效能。为此,学校在暑期里编制了《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进阶式素养评价方案》,把国家核心素养的要求与学校的育人目标进一步匹配和细化,确定以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以此撬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其次,学校依托集团学科备课组和名师工作室,编制出台了《星河实验小学作业系统设计与管理方案》,形成了“设计—布置—批改—诊断—评估”的作业管理链,并从数量、质量上进行专业调控。此外,学校通过开展“课后服务金点子”征集活动,立足学生需求,编制并出台《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课后延时服务方案》。方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科学规律,形成“强基+拓展”菜单式作业指导,提供“必修+选修”订单式课程列表,打通“个性+特长”约单式发展通道,为学生提供套餐式、差异化、可选择的课后服务。

搭好桥梁,为“双减”提供支撑

开启三个“双减”衔接环。“双减”工作要落到实处,对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关注必不可少,做好幼儿园、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也尤为重要。为此,学校搭建了“幼小衔接”观念、课程、路径一体联动平台,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对于“小初衔接”,学校开展了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研究:一是梳理贯通基于衔接视野的小初育人目标;二是为儿童生命成长设计课程、构建课堂;三是为儿童的教与学进行策略建构。开学以来,学校积极将“双减”政策的科学落地和“五项管理”融为一体,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多元作业带动睡眠管理、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

促进“双减”三方协同育人。为促进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聚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探索“3+N”的协同育人模式。“3”是指建设三个委员会:学校主导“双减”促进委员会、家长联动“双减”委员会、“小区—社区”学生成长委员会。“N”指的是全社会各个部门、组织通力合作形成“双减”“N”条策略,形成“人人自我教育,人人影响他人”的全员育人效果。

优化“双减”三个学程线。在整合国家课程、地域资源和校本文化以及教室、校园和校外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学校提出并着力打造“三个学程”:第一学程聚焦落实国家课程;第二学程着力培养兴趣爱好和拓展综合素质;第三学程依托“FSC家校社联合会”,让学生走近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系统实践, 为“双减”探索思路

明晰学校、家庭、社会“双减”的责任边界。“双减”的落实,家、校、社都需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与边界。政府需要在支持学校课后服务的机制、经费、政策上给予保障,统筹兼顾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合理的薪资报酬;学校应提升政治站位、明确主体责任,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作业效能,避免过度包办现象;家庭要转变育人理念,支持政府与学校的“双减”工作。

建构课程、教程、学程“三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上,学校按照低、中、高年级的成长序列开发好奇课程、想象课程、创造课程,同时增强时间的弹性。学校还提供创想课程资源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形成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双减”背景下儿童创想课程的进阶方案。在教程设计上,学校持续推进创想教育理念下“星式课堂”的建构,不断探索学科大单元教学以及作业系统变革,形成“学习困难调查—问题分析模型建构—课堂资源开发实践—范式研制实践检验”系列化教研路径。在学程设计上,学校坚持推进项目化学习,组建项目化学习研究小组,形成“学为主体—境为主场—疑为主轴—做为主题—创为主旨”的基本创想学习范式。

创新自制、合作、购买的教育资源渠道。“双减”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校既需要自制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课程资源,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也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师、家长、社区和网络的资源,广开合作渠道,从学科能力拓展、非遗文化传承、多元智能发展、创造力提升等方面,系列化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同时,对有专业资质与优质师资的社会机构或单位,围绕育人需求,公开对外招投标购买服务,学校进行监督、把关;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尝试实行成本分摊机制,由学校管理、监督。

“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采取的重大举措,学校作为落实主体,要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才能保障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系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